第107章:腳踏實地(2 / 2)

華娛之白金年代 蝸橙 3835 字 2024-03-10

怎麼說呢,感覺有點掃興吧,不過,林曉光也不是真的就非做不可,畢竟男歡女愛這種事情,男人享受的更多是心理上的征服,其實高潮也就幾秒鐘興奮,肉體上並不那麼需要,他就是覺得彼此馬上就要分彆,不抓緊時間再做一次,下次再有機會見麵或許就要等到猴年馬月了。

陳瑩又何嘗不是如此,隻是,她擔心林曉光身體會吃不消,短短幾天時間,毫不誇張的說,在她看來,林曉光真的是以她肉眼可見的速度瘦下了整整一圈,她自己還好,反正《尚方寶劍》劇組已經殺青了,沒有什麼工作壓力,林曉光則不同,他在《風雲》劇組打戲很多,雖然偶爾會有替身上陣,但總得來說,工作量還是挺大的,林曉光年輕任性覺得自己身強體壯沒啥大不了的,可林曉光不知節製地揮灑自己的激情和精力,陳瑩是真擔心他哪天會突然暴斃在自己的床上……

陳瑩離開之後,林曉光心裡有感傷,也有慶幸,還稍稍鬆了口氣。

俗話說得好,這世界上,沒有耕死的地,隻有累死的牛,地越耕越肥,牛越耕越瘦,林曉光本來也以為自己永遠有花不完的精神和體力,直到最近幾天,他每天早上都像軟腳蝦一樣,從陳瑩床上爬起來,拖著輕飄飄的身體,參與《風雲》劇組的拍攝,才深深體會到什麼叫做心有餘力不足這個道理。

講真的,年輕人還是需要節製啊。

……

在片場,導演和攝影師之間的關係一直很微妙:你指揮,我掌鏡,一個個震撼心靈與視覺衝擊的世界由此誕生。

在《風雲》片場,林曉光沒戲的時候,最喜歡站在攝影機後麵,看著導演徐進良和攝影師之間的配合,在這觀察過程中,林曉光越發覺著,攝影師似乎是最容易跨界成為導演的職業。

縱觀近三十年的影視圈,“攝而優則導”也貌似變成了兩岸三地影視界的一條定律。

在影視導演這個行列中,一些知名導演有不少是從攝影師轉型的,他們的攝影功底給他們的電影美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像張藝謀、顧長衛、劉偉強等著名導演就是由攝影師轉行成為導演的。

首先是顧長衛,他本來畢業於BJ電影學院攝影係,和張靜初是師兄妹,在執導的首部電影《孔雀》之前,他是著名的攝影師,並且獲得多個攝影獎項。

和顧長衛一樣,張藝謀也是在京城電影學院學的是攝影專業,他剛開始從事的也是攝影,所以在他的影片中,攝影顯得格外突出,並成為影片中的亮點,張藝謀的攝影作品擅長鋪陳畫麵的用色,即使往後他轉型當導演,張藝謀這種攝影風格和他電影所表達的主題緊密聯係著。

當然了,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導演,並不是成為職業攝影師就行了,這中間需要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是極其廣闊的。

就像《風雲》這部劇的導演徐進良,他也算是半路出家的導演,1967年畢業於國立師範大學藝術係,後赴意大利深造,分彆在國立羅馬藝術學院習繪畫和攝影,曾獲羅馬國際美展金牌獎,後來才在機緣巧合下轉行做了導演。

徐進良成功的跨界經曆,也給林曉光遙不可及的導演夢想帶來了一線曙光,可他心裡也很清楚,自己離成為一個導演,還有極其長的一段路程要走。

一如當初演戲一樣,林曉光從來沒有係統的學習過表演,也多虧了他在橫城那一年的群演經曆,從各種各樣的龍套角色演起,逐步蛻變成長,雖然,他的演技至今也談不上多好,但也不算太過差勁,還湊合吧。

《風雲》劇組。

“各人員就位!”

“ation!”

這場戲說的,受傷的娃娃殺手被斷浪救回天下會,斷浪重新投效雄霸並受封為堂主,思念著聶風的幽若將斷浪當成聶風的化身,將所有情意傾注在斷浪身上,不明就裡的斷浪在受寵若驚之餘,也對幽若漸生情愫……

Ps.感謝“醉※臥美人膝”(弟子書友)、“深海的蠣子味”(學徒書友)這兩位小夥伴的打賞,感謝您們,也謝謝每一位不離不棄的小夥伴。

起點.qidian.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儘在起點原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