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有了水,雜草要重新長出來也沒那麼快啊?”
沐曉夏自言自語,又在菜園子裡走了一圈,發現彆的地方都沒長草,就水池子周邊長了。
難道空間泉水對植物也有妙用?
不可能,沐曉夏隨即又否決了這個猜想,主要是前麵兩輩子,她太多次用空間泉水澆花草樹木了,要是有這妙用,她早就發現了。
仔細回想了一下,以前和現在,最大的不同就是水池子裡放了魚,岸邊沾了養魚的水,而她澆花草樹木時,是直接從空間取出來的乾淨的水。
難道這就是關鍵所在?
沐曉夏又做了一次實驗,將菜地的雜草鋤了,然後將地分成三份,一份從水池子裡打水澆,一份直接從空間取水澆,剩下一份用從山上挑來的普通水澆。
早上從山上挑了兩桶水下山,被蘇桂花倒掉一小半,那一大半在跨進蘇家院門時,就被她收進了空間裡的空桶裡,這會兒用來做實驗正好。
這一通忙活,又到了申時(下午三四點),直到肚子唱空城計了,沐曉夏才想起來自己除了早上吃了兩肉包子,還什麼都沒吃呢。.XSZWω8.ΝΕt
主要是她上輩子身邊跟著的人太多,一日三餐都有人定時提醒。
這輩子又猛然一個人生活了,有些事情還真是不習慣。
在空間裡扒拉扒拉,一個人好像也不知道吃什麼,屬於這個時代能下鍋的也隻有一些菜乾和鹵好的野豬肉和野豬邊角料了。
這些天都是吃這些,舌頭都有些膩歪了,好像吃些瓜果蔬菜啊。
可惜這旱情鬨的,地裡的菜都乾死了。
看到堆在空間角落的黃豆和綠豆,沐曉夏猛然想起來,可以發點豆芽、做點豆腐改善改善菜譜啊。
上回在糧食鋪子看到有賣黃豆綠豆時,她就想起了發豆芽,做豆腐。
隻是發豆芽,做豆腐都要用到大量的水,蘇家坳那會兒乾旱,她也不敢搞。
現在有了水源,一切都好說了。
上輩子在初雲國生活了十來年,沐曉夏是見過市麵上有人賣豆腐的。
要想豆腐好吃,除了要用好水之外,還有一件東西很重要。
那就好的鹵水。
所謂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這個時代做豆腐,鹵水用的是醋。
隻是,醋點出來的豆腐會帶有一股子醋酸味,不管是在平頭百姓家裡還是富貴人家,這種豆腐都不太受歡迎。
沐曉夏曾見過她奶奶做豆腐,用的鹵水是石膏,生石膏在土灶裡燒紅冷切,就成了熟石膏,將熟石膏磨成細粉按比例加入煮好的豆漿裡,豆漿就能變成豆腐。
石膏點出來的豆腐,白白嫩嫩不說,除了豆腐本身的味道,吃不出半點異味。
“豆腐得味遠勝燕窩”,說得就是用石膏點出來的豆腐。
而且,石膏並不難得,它性寒,在中藥上有清熱泄火等功效,中藥鋪子裡很常見,上回在鎮上沐曉夏就買了一些存放在空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