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望著坐在眼前的四人,點燃了一根煙。
“公司的模式得改一下,你們有什麼建議嗎?”小葉第一個搖頭。
張薇第一個發表意見,她采用的是集權管理模式,類似阿裡那種。
這種製度其實挺適合名揚娛樂的,但李明洋沒有阿裡馬那麼大野心,也不想跨行業。
走這條路,能累死他。
郭凡提議用華為的公會持股製,挺有想法的。
“主抓製片,我感覺特效部門該裁員了,特效看不到前景,不如外包。”吳誌奎建議道。
“你們認為呢?”
“無論怎麼做都要外包,特效的工程太大了,一兩家公司根本吃不下。”郭凡沉吟道:“國內特效最大的優勢是廉價,我們公司好像跟廉價不沾邊。”
“我同意吳總的看法,上個月,隻是員工工資支出就有三百多萬,但收入卻沒有多少,屬於虧本經營。”張薇說。
“小葉你呢?”李明洋問。
“我感覺……”小葉撓了撓頭,“我感覺公司越做越大,但人心也越來越分崩離析了,我感覺老板你借出去的人,很難再回來了。”
葉向東綜合能力一般,李明洋把他提上來,主要是一拳超人的版權是他幫忙談下來的。
不過隨著公司越做越大,李明洋發現這小子很與眾不同,什麼人都能跟他玩到一塊,親和力非常強。
“為什麼呢?”
“老板,你聲名在外,把我們都抬到了不屬於自己的高度,外麵的誘惑太大了,是人都想往上爬,誰也不甘心一輩子當幕後,都想站在台前……”
“我從來沒跟你們簽過什麼競業協議,你們想出去闖闖,我是支持的。”
“我從來沒想過走……”
李明洋深深的吸了一口煙,“楊蜜想讓你過去?”
這下小葉尷尬了。
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想走的,留不下,不想走的,自然會回來,其實出去多走走,多看看,也挺好。”
“還是算了吧……我跟著做記錄還行,做導演我心虛的慌。”
“反正賠了有人給你買單。”李明洋想了想道,“其實公司年底差不多要拆組了。”
“那個在建的大樓,雖然大樓是我的,我也是大股東,但公司並不是我一個人的,會有很多巨頭入股。”
“老吳,無論如何,我希望你把特效部門整體帶過去,並重視起來,我不怕燒錢,反正燒的也不是我一個人的錢,燒的越多,沉沒成本就越大,誰也跑不掉。”
老吳苦笑著搖了搖頭,彆人聽不懂,他算是聽懂了。
李明洋沒變啊!
隻不過這次坑的更大了!
把國內那些想要三體的人,都丟進最沒有前景的特效行業裡。
“關於公司未來發展呢,我有一個計劃就是,以花束視頻為核心,成立工作室,沒錯,和公司起步時的競爭製度差不多,不過這次不會全員淘汰,我準備分五個工作室出來。”
“五個工作室,五個製片人,不達標的製片人就換掉。”
“感覺和外包差不多?”
“外包可不會有數據支持。”李明洋笑道:“我準備成立一個大數據中心,用數據來分析用戶喜好,用戶喜歡什麼就做什麼。”
“這個不是克頓傳媒的模式嗎?”張薇疑惑道。
“差不多吧,你既然懂這個模式,那大數據中心就交給你負責,有沒有問題?”
張薇遲疑了幾秒,重重的點了點頭,接下了這個重任。
“老板,那按照你這個搞法,我是不是可以提前去嘉行那邊熟悉一下?”
“可以。”
……
會議結束,張薇、葉向東、郭凡離開了。
李明洋單獨留下了吳誌奎。
吳誌奎鬼鬼祟祟的趴在門上,聽了一會,確定三人都離開後,對李明洋比了一個OK的手勢。
“新人就這點不好,出點成績就覺得自己行了。”
李明洋從抽屜裡取出一大袋花生,坐到會客區的沙發上,老吳打開冰箱,從裡麵取出六罐啤酒。
兩人邊喝邊聊公司現狀,又是歎氣又是搖頭。
人多了不好帶。
尤其是現在大家都覺得李明洋培養了一批了不得的青年才俊,都在挖人。
而這幫青年才俊也覺得自己很行,飄的不行……
一幫年輕氣盛的二十多歲高校精英,讓他們踏踏實實的當工具人,實在太難了。
五百多人的公司,在李明洋看來,其實不大。
前世,名揚娛樂也有五百多人,但公司上下平均年齡在三十歲以上,大多是混的不如意的橫漂。
雖然能力都挺一般。
但任勞任怨,很聽話。
“老吳,那幫分鏡師都給我留下來,彆被挖跑了。”李明洋說。
“我已經把他們調出去了,阿火看著呢。”
“你感覺小葉能行嗎?”
“他要是行,我就是張一謀了。”吳誌奎搖頭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