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你們發的更有意義(2 / 2)

【物品狀態:完好】

【解析項目:可解析項】

【通用經驗:12843464】

【精通點:85】

康馳看了眼量子捕捉器,然後點開了解析麵板。

【解析項目:

維度震蕩模塊結構解析:需要精通點30,

維度震蕩模塊材料工藝解析:需要精通點30,

離子阱模塊結構解析:需要精通點15,

離子阱模塊材料工藝解析:需要精通點15,

微型光鑷探針模塊結構解析:需要精通點15,

微型光鑷探針模塊材料工藝解析:需要精通點15

……】

裡麵其實就是三個模塊,維度震蕩、離子阱和微型光鑷探針,其中維度震蕩的技術足足需要60點精通點。

而這種捕捉將來的定位就是‘量子填充裝置’裡的一個部件,像光刻機一樣其實不算是要特彆大量生產的,康馳完全沒必要現在浪費精通點解析,因此直接略過。

至於微型光鑷探針,其實就是探測器。

其實量子通訊也不能做到真正的0延遲,它的延遲主要取決於探針的探測速度和頻率。

不過通過潘院士那邊的資料,康馳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光鑷技術,感覺完全可以在造出量子芯片並且升級後,再來解析裡麵的技術。

因此康馳隻對最重要的離子阱技術進行了解析。

精通點-15,

精通點-15……

在30精通點的投入下,大量的知識開始湧入康馳的大腦,又經過了十多分鐘的消化後,康馳很快就掌握了這種更高級的量子容器技術。

完成解析之後,康馳便開始利用繪圖機,開始進行量子芯片的設計。

量子通訊芯片的設計,其實和S倒是有點像,上麵搭建一層密密麻麻的量子容器,下麵搭建一層數據分析單元。

如果把量子容器比作一間間監獄,那光鑷探針就是負責審訊的警察,肯定沒必要每個容器都標配一個光鑷。

因此康馳直接借鑒機械硬盤的原理,隻使用一個或多個探針,來完成上億個量子容器的讀取。

在搭建好單個量子容器後,剩下的無非就是大量複製了,雖然康馳已經根據材料的性能,把單個量子容器的體積縮到最小了,但最終在10X10cm的尺寸下,也隻塞下了一千萬個量子容器。

主要是考慮到光鑷的讀取,又不能對量子容器進行堆疊,隻能一層平鋪,大大限製了量子容器的數量鋪排。

這個結果讓康馳其實挺擔心的,

萬一這塊量子芯片造出來後,還是受限於那個神秘的‘376號金屬元素’無法進一步升級,那這種通訊芯片的使用成本將巨高無比,

而且無人設備也要搭載多塊通訊芯片,或者進一步增大芯片體積,才能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不過都到這一步了,肯定不可能因為這點擔心就放棄了,說不定係統給出了其它的解決路線呢?

在完成了量子通訊芯片的設計後,康馳直接把資料拷貝到了一個硬盤裡,讓人當麵轉交給王浩文。

雖然沒有相關的材料,暫時還造不出來,但可以先進行掩膜板的製作,

而在製造掩膜板的過程中,康馳又聯係中微,訂購了幾套氣相沉積、蝕刻等設備,並提出了具體改進要求。

因為難度不是特彆大,因此康馳直接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