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幾千億的布局(2 / 2)

除了蔚來,其它車企的電池都是沒辦法換的。

想到這裡,張晴便忍不住舉手發言道:

“如果我們真有這麼先進的鈉電池技術,不用國家出手,光憑我們的技術成本優勢,就足以去重新製定一個行業標準了。”

“一旦我們能統一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尺寸標準和換電方式,那換電模式的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另外,其實我剛剛還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換電站其實完全可以充當國家電網調峰填穀的作用。”

“據我所知,現在每個風力、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電站,國家都要求他們配套建設一個不低於10%發電量的儲能站,但因為現在的儲能電池太貴,建設儲能站的成本比浪費電費還貴,所以他們基本都還在使用拖字決,很少真正建儲能站的。”

“假設我們建設了這麼多的換電站,然後增加每個換電站的電池儲備,隻在穀時對電池充電,就可以承當儲能的重任,同時最大化地利用峰穀差價來賺取利潤,這也符合國家電網對調峰填穀的需求,所以應該能爭取到一些政策上的優惠和配合。”

康馳點了點頭,這和他的大概思路也是一樣的。

“那具體的商業模式,就麻煩伱按照這個技術標準去製定,並且儘快落地,如果錢不夠就去貸款。”

儘快落地?

張晴頓時有些驚訝。

如果換電站都建好了,電池卻沒造出來怎麼辦?

這可是上千億的投資!

嚴輝也忍不住建議道:“康總,是不是等我們把電池搞出來,再行動比較穩妥……”

康馳笑了笑:“怎麼,你們不相信我?”

“呃……那倒不是,主要是這麼大的動作,總感覺有點心虛。”

“沒事,你們就按照我說的去做,不然等電池研發出來再行動就太慢了,而且你們也不可能短期就建好這麼多的換電站,說不定我電池造出來了,你們連一萬個都還沒建好。”

康馳緩了緩後,又接著說道,“其實我比較猶豫的,反而是電池研發出來後,是通過建廠、收購自己來造,還是進行技術專利授權。”

“自己造有個好處,就是可以直接自己來製定行業標準,但如果以後每搞一項技術,都得自己來建廠、收購來製造的話,一方麵是需要大量的投資,另一方麵可能會讓集團的體量出現過於臃腫的情況。”

“所以我覺得有些技術,可以適當地進行專利授權。”

“不過技術專利授權也有個問題,可以坐著收錢雖然省心,技術也能得以迅速推廣,但專利授權就意味著技術的半公開,這在技術領先的情況下,顯然不是很好的選擇,除非我們的策略是慢慢擠牙膏,先造150Wh/kg的,等國外競爭對手技術突破後,再放出200Wh/kg……”

“但這又誕生了兩個問題,一個是資源浪費,另一個是沒有直接推出重磅技術,想要這麼多電池廠和車企,乖乖地按照我們製定的電池新標準來玩,阻力肯定非常大……”

“尤其是在換電模式中,所有電池其實都是換電站租給用戶的,這等於我們要買下所有的電池,電池廠說白了就是我們的代工廠,專利授權顯得有些多此一舉。”

“比如像寧德時代這樣的大公司,肯定接受不了自己淪為代工廠,哪怕我們技術比他們先進,也很難說服他們。”

“所以我們真正能選的,其實就是代工和自建。”

“那就結合一下。”張晴立即提議道,“如果你對造出高性能的鈉離子電池這麼有信心,那先建換電站完全沒問題。”

“提前建好配套設施雖然風險大,但確實非常有利於行業新標準的推廣。”

“至於電池生產這塊,我覺得也不難解決。我們前期可以收購幾家中小型的電池廠,自己造電池,同時找個車企合作,讓他們幫我們代工一款電動車,以此作為示範。”

“等他們看到消費者,對我們的模式和產品接受度非常高後,其它電池廠和車企自然就會找上門,根本不用我們吃力不討好地去說服他們。”

康馳點了點頭。

這麼做的話,雖然會耽誤一些時間,增加資金周轉的壓力,但確實能讓標準推廣得更加穩定。

“那今天的就先討論到這裡吧,張晴抓緊時間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出來,嚴輝明天開始,帶領研發部門組建鈉電池實驗室。”

於是一場初期投資規模,就要好幾千億的新能源布局,就此開啟!

對於整個集團來說,這絕對算是一次商業豪賭了。

成則直接飛升,成為萬億俱樂部的成員,敗則傷筋動骨,元氣大傷。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