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勞資談判(1 / 2)

雛鷹的榮耀 匂宮出夢 6523 字 2個月前

168因為說了敏感話題雖然我也不知道到底哪兒敏感了,所以已經被封禁了,幾天時間一直申請解封但都可恥地失敗了……所以隻能放棄治療。

考慮到還有沒看過168的讀者,我就在這裡略微說一下168的故事梗概吧——主角和艾格妮絲在視察了裡爾城的貧民區,艾格妮絲對其中貧苦的景象大感同情,希望能夠改善這些市民的處境,主角回複說如今時代確實大為不同了……

艾格妮絲對主角的理論自然大惑不解,不過卻欣然認同主角的結論,而接下來主角就將以實際行動來展示自己想法。

他的切入點是1829年裡爾市爆發的“四蘇抗爭”,起因是在此之前,為了刺激工人們的生產,雇主們推出了一項政策——工廠每生產出一尺成品布,負責織布機的工人就可以在原本的薪酬之外,再給四個蘇的額外津貼一法郎等於20蘇。

然而在1829年,雇主們借口經濟環境不好,取消了這項額外的津貼,於是在當年10月,幾個工人就搗毀了自己負責的織布機作為抗議,1829年10月當地的法庭判處他們有罪並且需要支付罰款。

然而這激起了工人們的更大怒火,最終在1830年,隨著巴黎發生動亂,各個地方的社會統治秩序都出現了混亂,工人們借機開始到處砸毀工廠的窗戶和機器,要求恢複原本的4蘇津貼。

在原本的曆史上,圍繞著這項津貼的存廢,裡爾的紡織業工人和雇主們進行了長達數年的勞資對抗,期間經曆了多次鎮壓,直到幾年之後才爭取到了雇主的讓步。

而此時,勞資雙方的抗爭正在最激烈的時間段,主角打算介入到這一場曠日持久的勞資糾紛當中,借此來贏取民心,順便傳播自己的執政理念。】

當艾格隆和艾格妮絲一起駕臨到一家大型紡織工廠時,這裡已經到處都擠滿了人。

除了衛兵和官員警察之外,還有被特意召集過來的勞資雙方的代表以及新聞記者等等。

在艾格隆出現在眾人麵前之後,早已經等候在此的人們,紛紛脫帽鞠躬向艾格隆行禮。

艾格隆一邊輕輕揮手致意,打量了一下周圍的人們,此時雙方的代表分列在了他的兩邊,一邊的人們衣冠楚楚,長相或者富態或者壯實,有些人還佩戴著勳章;一邊則衣衫簡樸,而且因為常年的勞作和營養不良顯得瘦削和句僂,兩邊無論在衣裝上還是氣質上,都是涇渭分明,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也敏銳地注意到,勞工的代表們這邊腰彎得更加深,而且明顯更加緊張和拘謹。

不過這倒也並不奇怪,在這個年代,雖然法蘭西人民曾經推翻過王朝的統治,也發表過《人權宣言,但社會等級製還是一直深入到社會人心的。縱使因為勞資糾紛,這些勞工們已經有一種對上層社會模模湖湖的對抗情緒,但是是在內心當中他們對國家的上層建築還是有一種本能地敬畏感,這種敬畏感,在碰到國家的“主人”之後,更加會變成一種大氣也不敢出的畏懼——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推翻內心中的權威的。

雖然現在他們的頭上已經沒有了作威作福的領主,但是法院的嚴刑峻法依舊足以讓他們產生畏懼。

相比於21世紀的後輩們,此時他們抗爭的訴求也幾乎可以算得上卑微,他們隻是希望恢複長期以來的4蘇津貼而已,明明是如此合理的訴求,但現在在自己麵前竟然更像是在“乞求”。

珍惜眼前這樣馴服和忠誠而且容易滿足的人民吧,不然的話你隻會更加焦頭爛額……艾格隆在心裡對自己說。

在眾人的注視下他走進到了廠房當中。

這間工廠規模相當大,裡麵擺放著不少繅絲和織布的機器。

在這個年代,由於化學纖維還沒有誕生,高端的紡織品都隻能用絲綢來製作,而製作絲織品的首先就得繅絲——先煮蠶繭,將蠶繭放在大鍋中煮開,然後從蠶繭中抽出絲,將其中的細絲撚在一起卷繞成絲線,然後將繅好的絲不斷重複卷繞,最後製成生絲。

在之前的幾個世紀裡麵,以上的繅絲工序都是必須用人力手搖木製錠輪完成的,然而時代的進步,終於讓人類文明看到了全新而且無與倫比的新動力——那就是蒸汽機。

蒸汽機最初誕生和改良都是因為礦山需要抽水,但是很快它就被引入到了紡織行業當中,因為繅絲的工序本來就需要燒開水,簡直就是為了引用這種動力而天然準備好的。

很快,在18世紀末,英國的紡織工廠就開始大量使用蒸汽機為自己提供動力了。比如繅絲工廠裡麵有著鍋爐和蒸汽罐,用裡麵的蒸汽為蠶繭加熱,然後再利用蒸汽機的動力讓大量金屬錠繞著絲線框自己轉動起來,從而大量解放了搖錠輪所需的人力。

在接下來幾十年當中,蒸汽機開始在英國的紡織工廠大麵積流行開來,並且極大地增加了這些工廠的產量,也讓英國人獲得了無與倫比的產業競爭力,即使拿破侖皇帝號令整個歐洲一起來對英國搞大陸封鎖,也沒有能夠撼動英國人的產業優勢,紡織業也成為了英國人支撐軍費的巨大財源。

隨著技術擴散的腳步,法國的工廠也慢慢地開始引進和使用蒸汽機,不過卻總比英國人慢了好幾步,哪怕在裡爾這樣的紡織業中心城市,在這個時間點上能夠使用蒸汽機的工廠也並不多——由此倒也可以折射出這家工廠在本地的實力和地位。

雖然此時為了迎接陛下的到來工廠已經放假,但是當置身於這偌大的廠房當中時,艾格隆仍舊可以感受到它運轉起來的景象。

在廠房當中白色的霧氣彌漫,又熱又濕,人們甚至看不到幾米外的東西——不過他們也不需要關心幾米外的東西,因為他們必須在這些機器當中不停穿梭十幾個小時,成為這些機器的“仆人”。

正如人類社會所“常見”的情況那樣,雖然這種蒸汽動力改進了生產工序並且極大解放了生產力,但是工人們的勞累卻沒有減小半分,甚至還比過去時代更加勞累了——雇主們開始要求照顧工人們去看管更多機器,更換紗錠和布匹,十台,二十台,越來越多……直到人力被壓榨到極限為止。

如此的勞累,也沒有給這裡的工人們帶來富足的生活,雖然這裡的工廠可以源源不斷地出產極具光澤的絲巾以及時尚衣裝,讓貴婦和小姐們穿得光鮮亮麗,但是他們的薪水卻少得可憐,難以養活自己的家人,許多人還不得不全家擠在地窖當中,甚至到了冬天都買不到足夠的柴火禦寒。

自從上古以來,人類社會的底層世界一直都是如此慘痛和苦難,科學的發展、生產力的膨脹,此時卻還沒有來得及惠及到他們,資本的原始積累反倒要求他們拿出比先輩們更加多的勞累來滿足它自我增殖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