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門第(1 / 2)

雛鷹的榮耀 匂宮出夢 6978 字 2個月前

“不過,陛下,我很樂意陪同您一起享受此等樂趣。”

“那就這麼說定了。”艾格隆也禁不住大笑了起來,“等我安頓下來以後,我就抽空和您一起練習滑雪,等我學會了以後,我再帶著特蕾莎一起……想來她也會很高興的。”

“如果我這裡能夠給您和特蕾莎殿下留下美好的回憶,那也是我的榮幸。”奧棠絲王後殷勤地回答,“從長輩的角度來看,能夠看到你們這些年輕人聚在自己跟前,也會給我平添了很多安慰——”

再一次來到了奧棠絲王後這裡,艾格隆的心情已經大為不同。

上次他是剛剛從奧地利逃離,一路顛簸,心有餘悸,雖然心裡對後續該乾什麼有著模糊的計劃,但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執行,對未來也充滿了迷茫。

而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經過一年多的曆練,他已經擁有了一小片領地,有了一群追隨自己的忠實部下,更重要的是,他已經被鍛煉出了那種處變不驚、自信從容的心態,他已經完全地投入到了自己新的角色當中,真正地確信自己能夠成為波拿巴家族的首領、成為一位皇位覬覦者。

這種心態讓他不再有任何遲疑或者迷茫,甚至還多了幾分閒情逸趣。

當然,他也是有幾分故意的,他就是想要以這種自信從容來感染身邊的人,讓他們也對自己信心百倍。

從奧棠絲王後的神態來看,她確實被艾格隆感染到了,仿佛這位少年並不是在乾什麼大事,隻是來拜訪她的普通晚輩客人一樣。

艾格隆跟王後一邊用餐一邊聊天,很快就把話題引到了艾格隆上次訪問巴伐利亞,並且拜訪自己的義兄歐仁親王的遺孀之事。

而奧棠絲王後,正是歐仁親王的親妹妹。

這對兄妹在父親被殺之後相依為命,一起度過了最為黑暗、朝不保夕的日子,感情自然也是無比深厚,所以一提到歐仁親王,奧棠絲王後就再也保持不住平常那種從容優雅的神態了,她淚水漣漣,傷心於哥哥的早逝。

“哎,上帝真是對他太苛刻了,才四十出頭就把他帶走了!他是一個那麼正至極、那麼體貼的人,對每個人都充滿了善意,儘管他為了帝國招惹了很多敵人,但幾乎沒有個人的私敵,所有人都稱讚他並且敬重他……一想到我的餘生都再也見不到他了,我就感覺心都被撕開了。”奧棠絲王後一邊哭泣,一邊用顫抖的聲音說。“要是我的哥哥能夠看到您如今的樣子,他該會多麼開心啊!他也一定會想儘辦法幫助你的,比我做的還要更多。”

是的,他會這麼做的——艾格隆在心裡回答。

歐仁親王遺稿的事情他沒有告訴王後,因為這件事說出去實在不太光彩,所以他隱去了。

“對親王的事情,我不敢說我和您一樣悲傷,因為您才是那個和他一起長大,一起承受災難的人,您和他之間的羈絆是任何人都無法企及的。但是我同樣對他,對我來說,同樣充滿了敬重和感激。說來好笑,我們這個家族,每個男人都充滿了勃勃野心,彼此之間充滿了爭吵和攻擊,唯有他……他是我們中最好的一個人,他儘心竭力效勞於皇帝,並且從不抱怨和嫉恨任何人,我隻恨自己沒來得及再見他一次,親口說出這些話。”

接著,他又鄭重地看向了還在哭泣的奧棠絲王後,“斯人已逝,再多說也沒有意義了,我們隻能默默承受這些創痛。而現在……王後陛下,您是我僅剩至親之一了。您先是我父親的義女,然後又是我叔叔的妻子,您見證並且經曆了莪們家族的一切悲歡……您同我共患難,並且在我最困頓的時候,不計得失地幫助了我……我永遠記得這些,並且願意永遠敬愛您,我願意儘我所能地為您效勞,達成您的一切願望。”

艾格隆這番話,聽得王後又感動地落下了眼淚。

“我倒有件事確實想要勞煩您一下,陛下。”

艾格隆稍微吃了一驚。

他剛剛一方麵是感情觸動,一方麵是出於禮節,對王後許下了“為您達成一切願望”的諾言,卻沒想到王後還真有事相求。

很明顯,“一切願望”是不可能的,他相信王後也不至於真的那麼不知趣,讓兩個人都麵上難看。

“您請說。”他連忙回答。

“您是1811年出生的,而我的兒子們,路易比您大了五歲,查理比您大了三歲……我很高興他們都為您、為家族的事業出了力,我也告誡他們,接下來一定也要繼續為您效勞,儘自己的職責。”王後一邊看著艾格隆,一邊小聲說。

其實奧棠絲王後有三個兒子,不過長子年僅幾歲就早早去世了,艾格隆當然也不會這時候把這樁傷心事拿出來煞風景。

“嗯,兩位堂兄確實給了我很多幫助,我很感謝他們。”艾格隆點了點頭。

雖說他現在和兩位堂兄的關係並不算太好,但是當初正是他們把自己救出來的,這筆賬他不能不認,尤其是在他們的母親麵前。

“當年您的父皇被流放孤島,在過世之前,他提到您的時候,曾經說過要讓您長大之後最好娶一位古老王家的公主殿下,如果不成,則迎娶家族內的堂姐妹;如今,您已經婚配,而且娶的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公主,雖說中間有些無傷大雅的波折,但也算是了卻了他的遺願,如今特蕾莎公主更是不負眾望地為您生下了一位嗣子,想必他的在天之靈一定也會為之歡呼雀躍……我也由衷地為他而感到高興。”

感慨了一番之後,奧棠絲王後繼續說了下去。“世上的父母都是這樣的,您的父皇放心不下您,我也一樣放心不下我的兒子們。對彆的事情我不太懂,也不想插手,唯獨他們婚娶的事情,作為母親我實在割舍不下……”

王後說到這裡,艾格隆大概就已經明白了她的意思了。

她是在為兒子求恩典。

歐洲的封建王室之間互相通婚,已經是千百年的定例了,波拿巴家族在最鼎盛風光的時候,被接納為至高的君主家族,其家族成員們的婚娶自然也是“頂配”。

拿破侖自己迎娶了哈布斯堡的公主,他的弟弟迎娶了符騰堡的公主,義子則娶了巴伐利亞的公主,幾乎“收集”了德意誌當時最為高貴的名門公主,極大地滿足拿破侖這個小地主兒子的虛榮心——他的三弟呂西安因為不肯和原配離婚另娶公主,還被龍顏大怒的皇帝大為申斥,一氣之下跑去了羅馬,差點斷絕了兄弟關係。

有道是天道好還,風光的時候多爽,落魄的時候就多慘。

在帝國覆滅之後,雖然那些嫁給波拿巴家族成員的公主們並沒有離棄丈夫(路易莎除外),但是歐洲王室的大門,就再次對波拿巴家族成員們關閉了,他們的婚娶,就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