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巨人(1 / 2)

雛鷹的榮耀 匂宮出夢 8050 字 3個月前

在普希金的親眼目睹下,俄羅斯帝國大軍浩浩蕩蕩地向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腹地進軍。

對於俄羅斯人來說,也許打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理由,唯獨打土耳其不需要,自從羅曼諾夫王朝開始統治這個國家之後,幾乎常年都在於這個對手進行戰爭。

兩百多年來,幾乎每一位沙皇都同它開戰過,而今天尼古拉一世沙皇的開戰,也就意味著第八次俄土戰爭正式開始了。

也正是依靠著同土耳其作戰,俄羅斯帝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輝煌勝利,攫取了大片領土,把自己的國境線往多瑙河以及高加索推進——然而對貪得無厭的俄羅斯帝國來說,這還遠遠不夠,他們的終點,在那個羅馬人的首都,在永恒的君士坦丁堡。

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沙皇的旗幟始終未能在聖索菲亞大教堂上飄揚,但是他們相信,終有一天,帝國的夙願將會實現。

這一次,他們再度踏上了實現夙願的征途。

而他們的進軍,自然而然地也在撼動著整個歐洲。

遠在維也納的奧地利首相梅特涅親王,此時也正在為這場意料之中的進軍而苦惱著。

這個年代的歐洲,並沒有覆蓋各地的電報網,信息自然也不可能做到千裡之遙即時通傳,不過對於消息靈通而且善於判斷的梅特涅首相來說,猜到這個進軍的日子並不算什麼難事。

不過,猜到這個日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應該怎樣應對這個必然到來的日子?

既然大軍已經出動,那麼沙皇的鐵蹄勢必將會滾滾向前,一路踏平瓦拉幾亞和保加利亞,直衝古老的拜占庭而去,而這也意味著無窮無儘的麻煩也在向著他湧了過來。

這些麻煩事,必然也讓他寢食難安。

部分原因是,他迷戀他在維也納一手締造的歐洲新秩序,不想看到好不容易才形成的歐洲均勢再度被打破。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無法容忍俄羅斯帝國踏平整個巴爾乾,然後把君士坦丁堡以及博斯普魯斯海峽控製在手中,而這就意味著從此以後這個龐大而又貪得無厭的帝國,將會毫無障礙地進入到歐洲大陸和地中海的腹地。

現在君士坦丁堡在異教徒的手中,雖然聽起來很難聽但對歐洲列強來說並不可怕;但如果它落入到同為基督教兄弟的俄羅斯人手裡,那就將是災難般的後果,絕對不能允許它發生。

無論是為了本國的利益還是為了歐洲均勢的需要,他都需要儘快把沙皇的利爪給推回去,讓一切儘可能地恢複原狀。

不過,雖然他希望阻止,但是卻也絕對不敢冒和沙皇正麵對抗的風險,經曆過之前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之後,他深知兵凶戰危的道理,奧地利難以在戰場上同俄羅斯帝國抗衡——況且就算能夠抗衡又有什麼意義呢?最後隻是便宜了旁邊那些看客。

所以他需要用儘量迂回的手段來實現目的。

他在方寸之地放眼歐洲,縱橫捭闔,開始了他的謀劃,猶如是織網的蜘蛛一樣冷靜。

他已經見過了足夠多的大世麵了,甚至承受過拿破侖最後的狂怒,對於現在的他來說,現在的一切都隻是不值一提的小場麵而已。

此時的他,正饒有興致地打量著他麵前這位衣冠楚楚的紳士——英國駐奧地利大使羅伯特-約翰-塔爾伯特勳爵。

這位勳爵頭發花白,臉就如同幾乎所有英國人一樣僵硬,泛著不太健康的青色,再加上他還留著花白的八字胡,看上去就缺乏生氣。

不過,考慮到今天他們需要討論的問題非常嚴肅,所以首相也無所謂對方的麵孔了。

“塔爾伯特先生,我很遺憾地看到,我們所做的外交努力都以失敗告終了。”在互相致以問候之後,他以流利的法語對對方說,“沙皇進軍巴爾乾的決心無可阻擋,而且他可能已經這麼乾了。”

“我同您一樣遺憾,甚至痛心。”塔爾伯特勳爵原本就鐵青的臉色,現在變得更加難看了,“我隻能說年輕的沙皇過於自信地做出了一些不合時宜的蠢事。”

“蠢事!確實如此。”梅特涅首相遺憾地歎了口氣,“可更加愚蠢的是,我們這些可憐人還得想辦法去彌補年輕人的蠢事。”

“在這一點上,我國同貴國一樣熱心。”大使以僵硬的語氣回答。

梅特涅暗暗點了點頭,這也就意味著,英國願意在此事上和他站在同一立場。

這給了他很大的底氣,畢竟自從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以來,所有和英國站在一起的人都是最後的贏家,他希望這次也不例外。

“那麼,貴國打算為此做出什麼呢?”於是,梅特涅首相再問。

大使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無奈地攤了攤手。

“什麼都沒有?”梅特涅追問。

“什麼都沒有。”大使苦笑著回答,“眼下倫敦的大人物們必須處理國內事務,沙皇的進軍在他們看來雖然討人嫌,但並非迫在眉睫威脅。”

梅特涅心裡並不意外,但是表麵上卻做出了失望的表情。“也就是說,你們的熱心隻是停留在口頭上,卻希望彆人站出來為你們力挽狂瀾!”

大使的表情變得更加難看了。“這並非不列顛的願望,首相閣下,隻是……我們確實在麵臨著相當多的困難。”

1827年4月12日,也就是艾格隆剛剛來到基督山島不久的時候,偉大的外交家、托利黨內的強勢人物喬治-坎寧,從外交大臣任上接掌了首相職位,時年57歲。

雖然國內和黨內都期待這位負有盛名的大人物能夠就此大展拳腳,然而非常不幸,此時的喬治-坎寧已經是一個重病垂死的人了,隻能靠服用鴉片酊來勉強續命。

不到4個月之後,8月8日,這位大人物遺憾地與世長辭。

他的猝然離世,攪亂了英國政界,幾乎沒有人對此做好安排,在一陣混亂之後,國王因為厭惡一些托利黨內部大人物,所以決定任命托利黨內的溫和派、資曆較深的政治家戈德裡奇子爵弗雷德裡克-約翰-羅賓遜擔任首相。

然而這位首相並非強勢的領袖,哪怕在托利黨內部也做不到說一不二,雖然他被國王授予組閣權力,但是他的內閣脆弱不堪,而且又是倉促上台的,時人普遍認為這屆內閣一定會是個短命內閣,就連首相本人也同樣持這種看法。

既然內閣注定是短命內閣,那麼政壇的混亂自然也不可能因為首相誕生而戛然而止,不僅托利黨和輝格黨的傳統內鬥還在持續,就連托利黨內部,溫和派和保守派也一樣吵得不可開交,為了穀物法產生的爭論甚至點燃了下層,整個國家都陷入到了激烈的爭吵當中。

在這種情況下,指望倫敦的大人物們分出多少精神來關注巴爾乾半島的那些事,確實有點難為人了。

梅特涅不得不讚歎沙皇找到了一個好時機。

然而——他知道,偉大的不列顛並不會因此而沉睡,它還有那些不可撼動的守護神,這些守護神足以讓他得到足夠的助力,協助他力挽狂瀾。

“那麼,威靈頓公爵有何看法呢?”他小聲詢問對方,“我無意乾涉貴國內政,但我聽說在貴國內部,希望由公爵本人出山、穩定國內外局勢的呼聲最近在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