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皇村(1 / 2)

雛鷹的榮耀 匂宮出夢 6555 字 3個月前

在離聖彼得堡以南二十五公裡的地方,有一處居所,被開辟成了俄羅斯帝國的沙皇陛下們最大的離宮。

儘管這裡被稱作皇村,但是這裡可一點都不寒酸。在多年來曆代俄國君主的經營之下,俄羅斯帝國的排場,已經在這一片片宮殿當中體現得淋漓儘致。

1717年,彼得一世大帝為自己的妻子、皇後葉卡捷林娜建造了一座消夏彆墅。在七年後的1824年,宅邸和花園一同竣工啟用,到了1741年,彼得大帝之女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女皇登上皇位後,她也看中了這個安靜的地方,然後撥款對皇村進行擴建。

隨後幾代沙皇在此定居,偌大的宮殿群周圍,經過曆代設計師們的精心設計,花園和樹木枝葉繁茂,簇簇林木和茂盛開闊的茵茵草場,將一切都隱藏在了這一片蒼翠當中,之前的皚皚白雪也由於早春的到來而漸漸地化成了涓涓細流,這一片美景,幾乎能讓所有訪客都忍不住沉浸其中。

然而,無論再怎麼美,它卻總會迎來一些無心欣賞它的訪客。這些訪客和不停在各處巡視的宮廷侍衛一起,讓每個人都認清楚了,這裡畢竟是沙皇陛下的所居之處,也是這個人類曆史上最龐大帝國的神經中樞之一。

在幾代沙皇的發展下,這裡已經成了帝國上層社會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儼然成為了俄羅斯帝國的凡爾賽,除了皇室之外,許許多多貴族家庭也曾經在這裡居住、在這裡交際,並且在這個地方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比如俄羅斯文學的開創者、帝國最優秀的詩人普希金,就在這裡度過了自己難忘的少年時代,在這裡的貴族學校當中成長,並且成年以後也經常跟隨宮廷在皇村居住。

後來,在十月革命以後,羅曼諾夫家族在俄羅斯的統治徹底終結,皇村自然也不能再是皇村了,革命政府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把它更名為“普希金城”。

皇室和宮廷都已經化為了塵土,詩人的名字卻熠熠生輝,成為了俄羅斯民族的永恒記憶。

當然,此時此刻,沒有人會想得到曆史會發生如此奇妙和驚人的走向,在所有人看來,如今的俄羅斯帝國如是中天,而沙皇和他的廷臣們以無情的鐵腕,絕對地統治著這個幅員萬裡的大帝國、以及帝國疆土上那數百個大大小小的民族。

帝**隊刺刀所向之處,帝國的皇威也隨之灑落到歐亞大陸的兩端,沒有什麼人能夠抵擋住如此龐大的力量。

在宮廷侍從官的帶領之下,沿著葉卡捷林娜二世統治時代所修建的園林小徑,幾位穿著禮服的中年人,以恭敬的神態向前走著。而在他們視線餘光所及之處,皇宮教堂那五個圓蔥頭式尖頂在碧空下金光燦燦,猶如是權力本身的光芒。

為首的兩個人,一個是帝國的大臣會議主席維克托-科丘彆伊先生,一個是外交大臣卡爾-涅謝爾羅迭先生。

【維克托-科丘彆伊,ViktorKochubey(1768-1834),外交家與政治家,烏克蘭出生,是哥薩克首領瓦西裡-科丘彆伊的曾孫,在亞曆山大一世時代成為沙皇寵臣,權勢顯赫,先後擔任內政大臣和外交大臣,在1825年亞曆山大死去、尼古拉一世登基之後,他仍舊受到新皇重用,並且被委任為大臣會議主席。】

【卡爾-羅伯特-涅謝爾羅迭,karl-robert-nesselrode(1780-1862),外交家。日耳曼人出身,後為俄國服務,在沙皇俄國尼古拉一世時期被任命為俄國外交大臣(1822-1856),後被封為伯爵。】

這兩個人都是帝國目前最重要的大臣,也是協助沙皇陛下製定各種內外政策的首要助手,如今他們的麵色都相當凝重,顯然眼下他們都各懷心思。

尼古拉一世沙皇把自己的部長會議主席維克托-科丘彆伊和外交大臣卡爾-涅謝爾羅迭兩個人緊急召集到到了皇村當中,在宮廷的人們看來這絕不是尋常的舉動,很快也引起了各方的竊竊私語——當然,在皇村沒有什麼秘密,他們很快就會知道為什麼了。

在侍從官們的帶領下,兩位大臣來到了赫赫有名的琥珀廳當中覲見沙皇陛下。

這間屋子本身就是一件稀世寶物——到在牆麵上鑲嵌著的6噸多重的琥珀和名貴珠寶的反射下,整個房間內閃耀著從檸檬黃到金紅色的寶光,輝煌得幾乎能令人窒息,而這正是沙皇陛下們所喜歡展示給人的效果。

當年好大喜功而又窮奢極欲的故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為了與強大的俄國結盟,而卑躬屈膝地將自己花費了無數心血建成的這件寶物,進貢給了彼得大帝,他得到了俄國人的歡心。也開啟了普魯士王國不顧一切交好俄國的先河。

在這一片金碧輝煌的中央,俄羅斯帝國的當今主宰。沙皇尼古拉一世陛下正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冷漠地看著進來的諸人。

沙皇陛下現在非常年輕,才30歲出頭而已,他身材高大,卵形的麵孔,褐色的眼睛裡視線咄咄逼人,在他的身上散發出無窮的精力和無情的魄力,他也正是以這種無情的魄力開始自己的統治的。

1825年,他的哥哥亞曆山大一世沙皇猝然去世,因為兩個弟弟康斯坦丁和尼古拉的繼承爭議所以帝國暫時陷入到了皇位繼承混亂當中,十二月黨人趁機起事,而尼古拉借助沙皇的遺囑最終登上了皇位,並且嚴厲地鎮壓了叛亂,最終讓沙皇的權力渡過了危機得以延續。

鏟平了國內的危機之後,沙皇自然也就將目光看向了國外,他需要用對外勝利的名譽,來消除登基時惹起的非議和不滿,而他的大臣們自然也知道應該如何迎合上意。

在短暫的沉默當中,沙皇主動開口了。

“想必你們已經知道了,希臘那邊傳來了消息,拿破侖的兒子——也就是那位萊希施泰特公爵,試圖參與到他們的解放事業當中,並且願意提供大量援助。所以,我的大臣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在和路易親王接洽之後,希臘政府立刻就派人向俄羅斯帝國通報消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輾轉,消息終於傳到了彼得堡,也正是因為這件事,這些大人物們才會特意趕到皇村,探求沙皇陛下的意誌。

“陛下,我認為久懸未決的希臘問題,確實應該有個了結了。”外交大臣卡爾-涅謝爾羅迭先生回答,“我們如果消除了這個問題,那就不會給人製造麻煩的空間。”

他確實是一個對土耳其強硬派。

雖然經曆了法國革命的瘟疫風暴之後,俄羅斯帝國本能地討厭革命和造反,認為現有秩序不應該被輕易更改,不過對希臘這個東正教地區,俄羅斯人還是充滿了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