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48)一見如故(1 / 2)

雛鷹的榮耀 匂宮出夢 7220 字 1個月前

且不說萊希施泰特公爵大人到底是怎樣“證明”自己對皇太後陛下的忠誠,總之,在兩個人私下商議之後,奧地利帝國接下來的外交政策也隨之確定。

在皇太後的命令下,奧地利外交部正式通過駐法大使館,向路易·波拿巴總統遞上了邀請函,而總統也如同之前商定的那樣,欣然接受了這份邀請,並且派出了一支友好代表團,前往奧地利進行訪問。

這次訪問,明麵上是加強兩國關係,實際上是為了路易·波拿巴總統接下來的稱帝大業做準備。

很明顯,總統已經完成了國內的政治勢力整合,現在準備爭取最後的國際支持了——或者說,哪怕得不到國際支持,隻要各大國表現出冷眼旁觀的姿態,那也足夠了。

經過了兩個首都之間的一番公文來往,再經過法國代表團的長途跋涉,等到這支代表團來到維也納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多月之後的六月中旬了。

雖然此時正值夏天,不過維也納也並不炎熱,相反在這個勃勃生機的時節,美泉宮水木繁盛,綠地芳草茵茵,精心修建和維護的植物園內,各種花卉爭奇鬥豔,正是一年當中招待賓客的最好時間。

就在這怡人的暖風吹拂當中,法蘭西代表團一行車駕,悄然來到了美泉宮。

盛大的歡迎儀式也隨之召開,皇太後陛下雖然不喜歡路易·波拿巴,也不喜歡圍繞在他身邊的那群野心家和革命黨,但是她畢竟是個掌權已久的政治任務,在執行自己外交政策的時候,自然可以排除掉所有情緒,以最親切友好的態度接待這一批尊貴的客人。

就在禮炮的轟鳴聲當中,穿著繡金製服的禁衛騎兵們,排著整齊的隊列,歡迎代表團的成員們走下馬車,然後踏著鋪好的紅地毯,走入到了宮殿裡,然後來到了寬闊的大廳當中。

大廳的地板上鋪著地毯,兩端的牆壁上有兩排亮晶晶的玻璃長窗,窗與窗間的牆上都鑲著玲瓏的金色壁燈,在天花板上還描繪著一幅油畫,眾神或騰雲,或騎馬,或赤膊執戟,或揮刀砍劈,格鬥搏殺的場麵,逼真而又慘烈。

哈布斯堡家族幾百年的富貴奢華,此刻正濃縮於這一個大廳當中。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此刻主導哈布斯堡帝國的兩個人,卻是哈布斯堡皇室的兩個姻親……

就在大廳的中央,宮廷的主人,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皇帝端坐在了皇座上。他穿著一身軍禮服,佩戴著最高等級的大十字勳章,親自接待這支法國代表團。

年輕的皇帝現在已經接近20歲了,他年輕俊俏,舉止文雅,因為從小受過嚴格的教育,所以精通多門語言,而且還具有相當豐富的學識。

不過,雖然才智過人,但因為從小由母後攝政的緣故,所以他接觸的具體政務並不多,他也深知自己經驗不足,因而極少乾涉母後和首相的決定,大多數情況下,他還和年幼時一樣,對母親送來的文件直接禦準,不多過問。

但是,年輕的皇帝終究還是皇帝,既然頭戴皇冠,那麼權力的欲望就會自然而然地滋長,隨著年齡的日漸增長,皇帝開始不滿於母後的強勢,對各項政務的質問也越來越多。

雖然現在,皇帝和母後的相處還算是融洽,宮廷還能夠作為一個權力主體來運轉,但又有誰能夠保證,隨著時光的流逝,年輕的皇帝不會跟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一樣,在成年之後不滿於母後的專橫統治,決心自己搶過帝國的權柄呢?

對於這種現狀,首相閣下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為了不讓事情往最壞的方向發展,這幾年來,他除了悉心教導皇帝各種知識之外,還開始漸漸地讓皇帝參與到了決策當中,逐步讓渡了決策權。

他儘職儘責地充當了母親和兒子之間的緩衝帶,並且竭儘自己的才智來維護這個老邁的帝國,試圖讓它重新煥發新生。

對於首相的良苦用心,年輕的皇帝陛下也看在眼裡,所以他也沒有表現出急迫心理,而是心照不宣和首相以及母親達成了“逐步過渡權力”的默契,反正他自忖自己現在尚且年輕,等過幾年之後大婚再考慮親政也不遲——況且,母親和首相這些年的治理功績有目共睹,皇帝陛下也不想貿然改變現狀,自己給自己製造麻煩。

至於民間傳言當中,皇帝和首相大人並非明麵上的表兄弟,而是有著“特殊”的親緣關係,咳咳,那終究隻是傳言而已,要是造謠傳謠被官府抓到,那是要吃很久牢飯的……

不管奧地利權力中樞未來怎樣運作,總之,現在還是蘇菲皇太後和公爵兩個人說了算,除了皇帝之外,皇太後陛下和首相閣下,早已經等候在了這裡,他們一左一右地坐在皇帝陛下身邊,和陛下一起接待這一支代表團。

在皇宮侍從的引領下,代表團成員們來到三個人的麵前。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曆史性的時刻。

這個時刻,不光代表著大革命爆發之後,法國和奧地利持續半個世紀之久的敵對時期的結束;同樣也代表著波拿巴家族正式複興,又一次成為了歐洲舞台上舉足輕重的頭號玩家。

堂兄弟兩人,分彆在奧地利和法國掌權,此刻,他們正以家族的名義“合流”,準備共同去麵對接下來的驚濤駭浪。

就在眾人的注視下,代表團成員們,紛紛以最恭敬的禮節,向奧地利的皇帝陛下和皇太後陛下行禮致敬。

皇帝陛下和皇太後陛下也同樣向他們致意,不過這種禮節性的寒暄沒有人在意,所有人都等待著接下來的一幕。

沒有讓大家久等,公爵在所有人的注視下,一步步地走到了眾人的麵前。

站在代表團隊列最前的,自然就是這次代表團的團長,前威斯特伐利亞國王熱羅姆·波拿巴了。

當初的他,以年輕放蕩著稱,而如今的他,早已經年過六旬,兩鬢斑白臉上也布滿了皺紋,但是舉手投足之間,仍舊充滿了快活的氣息。

他一向是個樂天派,比起承擔責任更喜歡享樂,年輕時招蜂引蝶年老了之後也不老實,而隨著兩個侄子分彆在兩個大國掌握大權,波拿巴家族東山再起,他也因此“水漲船高”,又有了以皇族身份享受生活的資本,因而就更加快活愜意了。

“艾格隆,我可總算看到你了……你果然如同傳言般俊俏。”看到艾格隆之後,這位飽經沉浮的老親王,心裡自然也充滿了感慨,“感謝萬能的上帝,讓你可以健康平安地長大,也讓你可以在這個偉大的國家發揮自己的才能……”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兩個人心裡都清楚,這些年來,波拿巴家族的支持者們因為羅馬王居然不肯回法國領導複辟事業、寧可充當他們所厭惡的哈布斯堡家族的輔臣,一直都頗為微詞,甚至還多次有人偷偷跑到奧地利,力勸公爵不要忘記先皇遺業和家族使命,而公爵一直也對此斷然拒絕,兩方甚至還因此發生過激烈的爭吵。

這麼多年過去了,一切都已經時過境遷,當初的爭吵也隨著路易·波拿巴總統的崛起而結束,波拿巴家族的支持者們找到了一個新的主心骨,但過去的爭吵所留下的芥蒂,卻還留在他們的心中。

當然,再過一段時間,所有人都會淡忘這一切的,眼下,最重要的是家族的“和解與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