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留在急診的,那就是留觀二十四小時,最多也就四十八小時,重一點的,那都是轉到ICU了。
所以,其實在創造效益方麵,急診能做的很有限,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來急診的原因了。
苦和累就算了,還沒錢掙。
大家出來工作,累死累活,誰不是為了碎銀幾兩呢?
像是老太太這種情況,以趙勝的水平來做這個手術,一個小時可能都不要的。
手術以後,護理也簡單,這在科室,就算是個“優質”的患者了。
在醫院,也不存在說,因為急診的效益不行,就會給急診什麼補貼的。
就像是兒科,效益也不行,同樣苦和累,那都是自己死撐著的。
“趙醫生,你已經開始在用副主任的方式來思考和處理問題了。”
宋薇看了看趙勝說道。
科室效益這種問題,一向都是隻有副主任和主任才會去關心的。
趙勝已經開始考慮這種問題,說明他已經站在整個科室的角度開始想問題了。
“窮則變,變則通,通,才能久啊。”
“再這麼下去,急診這個科室,就是個慢性死亡的過程。”
趙勝歎了口氣說道。
他是可以忍受苦和累,可以為愛發電,那其他人呢?
尤其是新鮮血液加入的問題。
不管是哪個地方的醫院急診,都沒有聽說過有專門的政策傾斜,這就讓急診的地位,越來越尷尬了。
“其實現在的模式可以改改了,急診仍然是急診,也負責初次看診和分流,但也可以收治一些患者,就比如說剛才這個甲下血管瘤的患者。這樣的話,效益就能好很多了。”
頓了頓,趙勝又不禁說道。
“呃。。趙醫生你的想法是好的,就怕院裡不同意吧。”
“再說了,這不就是和其他科室在搶飯吃了麼?”
宋薇說道。
“我也就是這麼一說。”
趙勝微微搖頭。
有時候,分科分的太細,也不一定是好事。
人體是很複雜的,有時候診斷出某種疾病,不代表患者就一定隻有診斷出來的那個部位有問題。
有時候,看病還是需要綜合性思維和全局思維的。
次日。
上午十一點。
病房內。
早上九點,趙勝準時給老太太做了手術,這可以說是非常快了。
其實老太太的手術並不複雜,當天入住,晚上相關術前檢查,第二天基本上就可以做手術了。
這會,老太太已經從手術室回來,麻醉的效果也已經過去。
趙勝來到老太太的病床前,看著此時躺在病床上的老太太,神色和剛入院的時候,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的老太太,看起來就是一個慈祥和藹的老人,不再像是入院的時候,被病痛折磨的不成人形的模樣了。
所以說,折磨一個人,摧毀一個人最快的,莫過於病痛了。
有句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