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隻有相信自己才能夠演好戲(1 / 2)

《楊家將演義》。

這樣的一部古裝劇作品,實際上也是林秋給自己未來拍攝同為古裝題材的神作《三國演義》做鋪墊,積累經驗。

到時候一定會和老賊的原著進行一波夢幻聯動。

而且大概率是電視劇先出。

要是什麼經驗都沒有就去拍《三國演義》,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雖然楊家將和三國的故事內核並不相通,可總歸都屬於夏州古裝的風格,這才是夏州最最獨特的風格!

九州之中,寒州的風格是給了創作者很大空間的,就是敢拍,能夠留下來,或者是得到九州市場青睞的作品,清一色的,全部都是諷刺當地高層的。

前世什麼《熔爐》《素媛》《殺人回憶》《寄生蟲》這些作品,都有這種因素。

而瀛州,一直保持著沉靜的氣質,整體的作品偏唯美乾淨的風格。

印州的電影,不用說,歌舞最明顯的特點。

各州都擁有自己的影視劇風格,而夏州,實際上真正能夠走到九州台前的本土化作品,就是古裝!

前世《長城》《英雄》這幾部被國內詬病的片子,都能夠在國際市場上擁有不少的好評,就足以證明,這是國內電影的特色所在。

可古裝係列的電影,拍攝難度實在是太高了。

需要的財力太大,除非國字號親自出手,一般的影視公司考慮到成本風險,肯定是不會拍的。

國內票房基本慘不忍睹,沒人敢投,這是基礎,首先得賺錢,才能去考慮其他的事情。

《繡春刀》這樣一部不錯的古裝作品,票房才多少?

1億都不到。

到了20年後,更是流量當道,林秋去世前,射雕英雄傳的電影就準備播出,演員正是如同方舟一般炙手可熱的流量演員,就是不知道結果如何,林秋還沒來的及看到。

而其恐怖的製作成本,就足以讓影視公司和投資人望而退卻。

就算是《荊軻刺秦王》那部片子,上麵的很多演員是零片酬出演,是作為文化研究課題進行工作的,在林秋的心目中,前世的國內沒有幾部古裝的經典作品出現,終歸是遺憾的。

……

“這部古裝劇,投資也是超過四億的。”

“要不是有官方支持,還真的不會籌拍的那麼快。”

七月份。

《楊家將演義》劇組,正式開機!

前世,老三國在那個時期,製作成本就超過了2億。

費用絕大部分都花在場景的布建之上,建了幾座三國城和宮殿。

演員的服裝甲胄,大臣的道具,衣服都是真絲綢,鎧甲也是真鎧甲。

還是在演員的片酬很低的情況下。

而多年後的新三國,很多場景都是用電腦特技合成的。

盔甲也是千篇一律的塑料模子壓製出來黑色塑料橡膠甲,成本還沒有老三國多。

觀眾自然能夠看的出來誰更加用心。

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新三國的導演都一直在說,在控製成本,顯然一旦粘上古裝題材,除了那種低成本的古偶,否則都是風險極高的。

為了專心於拍攝這部《楊家將演義》,劇組內的很多年輕演員都推掉了其他所有的活動,因為他們和背後的公司都聽聞這部劇,極有可能是要上央視以及各大衛視的。

加上是林秋導演,質量能差到哪去?

而且說不定就是全夏州範圍內大爆,成為家喻戶曉的電視劇。

這種成績放在彆人身上可能有些難以置信,可林秋是什麼人?

林秋創造的奇跡還少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