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被韓非的詭辯給帶偏了。
隨著言晏的命令下達,所有人也都回過神來,他們被韓非的詭辯帶偏了,韓國並不能決定天下的局勢。
諸侯之戰還是要看楚國、趙國的大戰。
“不要過分的去相信他人,甚至各國諸侯,孤一個都信不過!”言晏搖了搖頭。
就算並州插手,與各國結盟,那就真的能阻攔住秦國東出的腳步?
若是合縱有用,諸侯合縱了那麼多次,為什麼都失敗了。
合縱各國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誰都想在削弱秦國的時候,趁機削弱自己的對手。
君不見合縱之後,各國調頭就立馬自己開打。
信陵君合縱,魏國趁機占領了韓國管邑,趙國數城;楚國趁機吞並了魯國和齊國南部諸縣。
就這種情況,並州傻傻的去參與中原大戰,贏了能得到什麼?
秦國北部?黃土高原,高山溝壑?狗看了都搖頭。
秦國存在那麼多年,都沒能發展北地郡,沒能發展北部,是不想嗎?是不能啊。
並州參與合縱,然後去撿這些爛骨頭?
尤其是楚國!
危急時刻,你能信任楚國,一旦戰事緩和,楚國就成了最要人命的一個。
一次次合縱,最後失敗幾乎都出在楚國身上。
本就出身楚國的言晏更清楚楚國那幫人是什麼貨色。
如果說合縱的諸侯是擔心自身實力受損,那麼楚國就是參戰的各貴族害怕自己的本部受損。
到時候,彆說你是楚國大將軍,就算你是楚王來了,他們為了避戰,避免損失,都能讓你見識什麼叫望風而逃。
所以,與其去相信諸侯聯手抗秦,不如發展並州自身。
將自己的考慮徹底跟群臣說明之後,所有人也都沉默了。
曆史的教訓曆曆在目,君上不信任諸侯是再正常不過,就算是他們聽完之後,也發現即便並州參戰之後,這依舊是無解的問題。
甚至並州參戰,並州更可能被諸侯當成車前卒,當成炮灰去跟秦國互相抵消,彆國不說,趙國絕對會這麼乾。
內史騰出現在了南陽,而南陽上至貴族,下至黔首夾道歡迎,聞風而拜,直接震驚了天下。
所有人都在等著韓國的反製手段,結果卻沒想到等到了這麼一個結果,韓國到底在南陽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才讓整個南陽投得如此之快啊。
消息也傳回了新鄭,韓王安、韓熙等一眾朝臣也都腦子發昏,韓王安甚至直接昏死了過去。
他們算好了一切,結果現實狠狠的給了他一巴掌,之前還信誓旦旦跟自己承諾絕不投降,絕不承認秦國的統治的那些貴族,反水得太快了。
最可怕的還是,為了讓那些貴族有能力反抗秦國派來的郡守的統治,韓王安甚至允許他們私自募兵。
結果呢,內史騰一聲令下,這些招募的私兵全都成了秦國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