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大榮複:李元昊居然想用江湖人複國,簡直愚不可及!(2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5947 字 10個月前

大榮複怔住。

狄進知道這位受個人立場影響,太希望渤海遺民勝了,緩緩地道:“於我而言,也期待大延琳可以擊敗蕭孝穆,給予剝削各族的契丹權貴一個重創,甚至直接影響契丹人對遼國的統治,但我出使遼國時,對於蕭孝穆這位國寶臣也是有些了解的,兩人絕非一個層次的對手啊!”

大榮複還想分辨一二:“可下官也聽說,蕭孝穆不得元妃所喜,還被貶去西京,如今臨危授命,或受遼庭催逼,急於求成,最終被大延琳所敗,也猶未可知啊!”

狄進點了點頭,倒也沒有一味否認:“這確實不無可能……”

曆史上的大延琳被蕭孝穆輕而易舉地擊敗,但也不能由此認定,兩者的結局就一定如此。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聰明人也會一葉障目,犯極為愚蠢的錯誤,不能按照史書裡的經曆簡單地考量勝敗,狄進都是根據自己的親身接觸,再結合曆史上的人物性情,進行綜合的判斷。

所以他要的是證據:“正因為這樣,我才問你具體是怎麼敗的……大延琳複國了麼?”

“複國了!”

大榮複語氣裡透出濃濃的羨慕:“就在元月,大延琳於遼陽府正式登基為帝,複國渤海,開朝建製,當時觀禮的就有高麗將領!”

“還是複國了……”

狄進暗暗搖頭,再度問道:“那複國渤海之後,大延琳的朝堂重臣中,是否隻用了渤海人?”

大榮複有些尷尬:“這……自是不會!遼東各族混雜,依附大延琳起義的就有漢人、阻卜、女真、遼東高麗人,甚至還有黨項人,官員裡當然是各族皆有!”

狄進道:“那如今渤海國的禮製和律法,是依照渤海國原有的傳統而定麼?”

大榮複滯了滯:“似乎並沒有……”

狄進道:“不奇怪,哪怕一開始大延琳要恢複渤海的舊製,很快也會實施不下去。”

“因為即便推翻遼國,遼東依舊是一個多族混居的局麵,大延琳要做的,是用渤海人取代現在的契丹人,成為統治階層。”

“但遺憾的是,大延琳的身邊並沒有一個全由渤海人組成的高層班底,重臣是跟著他一同起義的幫手,各族皆有,這個時候,他真正正確的抉擇,就是建立一個新的國度,而不是複國……”

大榮複喃喃低語:“不錯……不錯……身邊沒有足夠的渤海重臣,如何能複渤海國?即便強行複國了,那又是我們渤海人的國度麼?”

狄進又問:“蕭匹敵部回去了?”

大榮複定了定神,回答道:“蕭匹敵被任命為南院樞密使,南京留守,麾下兵力增加到八萬,坐鎮燕雲!”

“八萬遼軍,坐鎮燕雲,單就兵力上,已是足夠了,契丹人是騎兵,不比步卒……”

狄進基本驗證了猜測:“蕭孝穆的敗陣,如果是在大延琳稱帝前,那確實有可能是急切所致,然大延琳匆忙稱帝,自損根基,蕭匹敵回援燕雲,坐鎮迎敵,在這等情況下,除非遼主下金牌,接連催促蕭孝穆平叛,不然身為元妃的親兄弟,朝堂上最尊貴的外戚之一,他沒必要冒險與敵匆匆交鋒,更不至於一戰受挫,接連後退……”

大榮複變色,恍然大悟:“所以這次的敗陣,是誘敵深入的佯敗?內憂外患,蕭孝穆居然敢這麼做?他就不怕消息傳回中京,引發動蕩?”

狄進麵露凝重:“如果此人真能抗住壓力,大延琳就完了,一旦趁勝追擊,必將落入圈套,那高麗軍若是與之聯合,估計也要葬送在遼東,接下來老實地縮回半島,再也不敢侵邊遼地!”

大榮複急切地道:“我馬上派人去通知大延琳,讓他千萬小心……”

狄進搖頭:“晚了,戰場的情報既然被封鎖,這一戰可能已經結束,並且蕭孝穆的佯敗,騙的還不止是大延琳一方!”

大榮複動容:“還有我軍?”

“不錯!任何佯敗都是冒著巨大的風險的,如果蕭孝穆真的是策劃了這場戰術,所求的應該不止是遼東的平定,還有燕雲的戰事……”

狄進說到最後,已是默默歎息。

毫無疑問,遼東戰敗的消息,會讓朝廷產生誤判,認為遼人真的不行了,主力軍直接被國內的叛軍擊敗,那還等什麼河西所得,直接一鼓作氣,北伐收回燕雲,全了太祖太宗的遺願便是!

在意識到事關重大後,大榮複匆匆去了。

然而一日不到,遼東的最新消息沒有傳來,倒是帶來了遼西一個最新的情況。

“李元昊在遼西聚集了一批江湖好手,揚言要殺回河西,恢複大白上國?”

狄進聽了後都有些詫異:“他還有手下聽命?”

“是啊!這個人斷臂破功,我本以為他都被手下那群江湖子生吞活剝了,沒想到還能收服他們,為己所用,可惜眼界太低!”

大榮複既為之佩服,又滿是不屑地做出評價:“居然還借助江湖勢力複國,簡直愚不可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