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遙有些彆扭地走下台階,走到了崔玨麵前。
她把崔玨左看右看。
哎,崔二叔長大了,她好像還是個小娃娃。隻差三歲,就差這麼多嗎?
崔二叔也不抱她。
——好吧,長大了嘛。
明遙把手伸給崔玨。
崔玨立刻牽住了這隻手。
他手中滿滿,懷裡空空。他胸口似乎存著很多話想說,可對上遙遙高興卻有些發愁的雙眼,便隻能小心問出:“怎麼了遙遙,我有哪不好嗎?”
明遙搖頭。
“二叔哪裡都好、特彆好!”她小聲說,“可你也長得太快了。”
崔玨心中一鬆,安心笑了。
“遙遙也長大了。”他抬起另一隻手,猶豫著,輕輕摸了摸明遙的發頂。
他們手牽手,他看她,她也看他。
一起走到崔瑜麵前,崔玨才緩慢鬆開明遙,對兄長見禮:“大哥,我回來了。”
把這對小兒女的情態看到眼裡,崔瑜眼睛轉了又轉。
“行了,你快先去安頓。”打量了兄弟幾眼,他笑問明遙,“遙遙,你先去園子裡玩一會,還是去我那?”
“我先去大叔書房看書吧。”明遙知道崔二叔要洗澡更衣。她看看天,“今天在外麵坐夠了。”
和兩人告彆,她自己走來崔瑜書房,隨便找了本書翻開。
崔瑜便同兄弟一起到西院。
他一路說了些家裡雜事,把兄弟看了又看,好幾次欲言又止。
崔玨:“嫂子快進門了。大哥是想叮囑我,讓我敬重嫂子?”
崔瑜:“……倒也不是。”
崔玨:“那大哥還有什麼話?”
又盯著兄弟看了片刻,崔瑜著實納悶:阿玨這是真沒開竅,還是在裝傻?
可不管阿玨是真傻還是假傻,遙遙顯然還沒開竅。
“沒話!”崔瑜便說,“快洗你的澡吧!”
等他先探探明兄的口風——或許人家還看不上阿玨這呆子呢。
仔細沐浴後,又換過一身乾淨衣衫,崔玨便向兄長書房來找遙遙。
明遙的彆扭勁也過去了:還小怎麼了?她小,崔二叔就得繼續讓著她、縱著她,大好事!
再看到崔玨,她便提起裙子,還和四年前一樣,瞬間撲到他懷裡。
崔二叔身上也比以前更好掛啦!
好哎!-
兄弟回京第三日,崔瑜便帶他到明宅拜望。
明遙拽崔玨到她書房——今年爹爹新種出的菊花“胭脂點雪”就擺在花園裡,爹爹費了多少精神養出一盆名花,她當然要多多宣傳!
賞過花,便一起在窗前練字。
相較崔家,明家房舍淺窄,共隻有前後兩進,東麵小小一所花園。明回和沈相宜將花園裡“照寧堂”收拾出來做女兒的書房,其實與正院也隻兩牆之隔,走路片刻即至。而明回招待崔瑜的內書房東廂房,與兩人日常起居的正房之間,也並無院牆隔斷。
沈相宜帶丫鬟來新送果點,便聽見了崔翰林賠笑對丈夫說:“阿玨和遙遙看似差了輩分, 實則,是青梅竹馬、一同長大的。兩個孩子雖還小,我看阿玨對遙遙真正上了心,倒不知遙遙對阿玨怎麼想……明兄,你和嫂子看,阿玨可還配得上遙遙麼?”
她怔在門邊。
遙遙才多大,竟到了說親的年紀了?
崔翰林的話雖是謙虛,可沈相宜心裡也確是認為,自家女兒冰雪聰明活潑貼心,沒有一處不好,隻論本人人物,天下所有男子隻有來配她的,沒有她配不上的。
但遙遙雖還小,阿玨可是十二歲了。
十二歲的男子——
沈相宜忙隻讓丫鬟送點心,自己不放心地走入花園。
隔著花木亭台,她先看到兩個丫頭坐在簷下打盹。再看照寧堂窗內,女兒也已伏在書案上,睡得正香。
這孩子!
沈相宜不禁想笑。
但已在秋日,風涼,睡在窗口撲了風,該生病了。
她忙要去叫醒女兒,便見崔玨拿著一條鬥篷走到明遙身邊,輕輕披在了她身上。
他又彎身垂首,用指腹給明遙理了理鬢發。
沈相宜遠遠躲在樹後,警惕觀察。
用袖子擋著風,看了明遙有小半刻,崔玨直起身,闔上窗扇。
又不過片時,他握著一卷書,走出房門-
當夜。
明回問妻子,“你看,阿玨——崔玨那小子,”他改了稱呼,心裡酸溜溜,“他配咱們遙遙,怎麼樣?”他等著妻子反對。
崔玨是……還行,也是和遙遙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可到底四年沒見了,今年才回來,是不是得再觀望一二?不能因為崔家好,就隨便把遙遙許過去——萬一委屈了孩子呢!
他看崔玨性子太悶、還孤僻,從小都是遙遙哄他高興、逗他笑、帶他玩,成婚可不能這樣!
但身邊的妻子沉默了一會,隻勉強說道:“他倒也還行。”
明回:“……相宜??”
沈相宜:“還行、還行,再看看。急什麼?”
她笑道:“真定下親事,可就不好改了。何況小孩兒家心性不定,崔玨今日是對遙遙上心,誰知三年後、五年後怎麼樣?五年之後,遙遙還未必心儀他呢!若依我,就先這麼放著吧!”
“也是。”明回琢磨了一會,“也好!”
“雖然是同科同年,”他便歎說,“但我看,子珺的前程遠在我之上。崔家又曾比明家顯赫百倍,真論及門第,咱們也遠不如他們。如今就草草定下,我也恐怕他家將來後悔沒能高娶。先看著吧。”
“咱們就這一個孩子,自然要她一輩子安心順意,何必叫她高嫁受委屈。”明回放鬆笑道。
他亦在翰林,親友不少,即便無有得力的親家,亦能護得妻女周全,還是女兒高興最緊要-
女孩兒家裡說不急定親,等過幾年、孩子們真正長大再看,崔瑜也隻好答應著。
他心裡埋怨兄弟不夠爭氣,崔玨卻恍似不知。
可雖然在鬆家便能經常見到明遙,他去明家,仍比四年前勤了許多。
他已進學,開始準備秋闈,常將自己的文章拿給明回點評,請求指教。
明遙生辰,他親自辦席為賀禮,當然也請沈相宜和明回一同品嘗。
沈相宜開始放心他單獨帶女兒出門。
兩人同出同入,同逛燈會,許多人都逐漸聽說了:
崔翰林家的幼弟,與明翰林家的女兒是青梅竹馬,兩個孩子,以後會成一對兒。
抱著女兒,崔瑜和孟安然感歎:“是我小看他了。”
看看、看看!什麼是謀定而動,什麼是縝密周全!連未來嶽丈、嶽母都看他越來越像親兒子,隨意他和自家姑娘相處了,等再提婚事,隻要遙遙願意,明家還能不應?
明遙在崔宅也早已有了自己的院落,就在崔玨書房後兩進,隻相隔一進廳堂。
她留宿崔家的日子,如若早起,便會先到崔二叔書房,看他練刀、練劍。
崔二叔長到十五歲,身形看上去,已經像個成年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