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 IF:雙和離(12)(1 / 2)

換嫁春風 明春鳶 8818 字 9個月前

寶慶早在宮門等紀明遙。

終於看見明遙妹妹和人出來,她忙加快腳步衝過去。

她詢問的話已到嘴邊, 紀明遙卻先她一步開口:“寶慶姐姐,這位便是忠毅侯!我已自作主張,明日請他兩位和其餘幾位將軍來家裡相聚。”

忠毅侯、方將軍!——以女子之身立功無數,做成鎮北軍統帥,率軍掃平東羌得封侯位的人!

寶慶瞬時激動。

快速掃過明遙妹妹衣冠整齊、身體無事、甚至心情也不錯,她便忙來到忠毅侯身邊見禮,先對兩位替明遙妹妹再次道謝,寒暄過後,便一心和忠毅侯說話,把忠勇伯留給明遙妹妹。

紀明遙便相謝霍元:“多謝忠勇伯告知,我知道了。”

霍元又是後悔,又是高興,細細算來,還是後悔多些,垂首道:“一句話而已,不算什麼,不值縣主相謝。”

紀明遙看了看他。

察覺霍元的欣賞和好感是在六年前的秋獵。她與溫從陽同坐皇帝近旁,一側就是霍元。她和溫從陽相依而坐,看似一對恩愛夫妻,但實則,她的心神隻有三分在他身上。

她一直在用餘光觀察周圍的人,看這行宮夜宴的人世百態。

所以,她當然看到了霍元並未掩飾住的好奇、驚訝和羨慕。

他在好奇坐在自己身旁的新婚夫妻。他驚訝於他們不避人的恩愛。他羨慕溫從陽能有一個相依相伴、同坐同笑的妻子。

這便是他對她好感最初的由來嗎?

可實際上——他今日也應當明白了——她與溫從陽,絕非他當年羨慕的那般恩愛夫妻。

而且,從前霍元從未對她有過占有的欲望。至少她沒察覺過。可現在,從霍元的話語舉止裡,她感受到了……他在吃醋。

吃醋,代表著嫉妒,代表著,下意識想要獨占。

從宮門到馬車的距離不算特彆遠。紀明遙還沒思考清楚,便聽見寶慶已請到忠毅侯今日就到家裡吃酒,又在問霍元。

霍元非常想答應!

可話出口前,他看到了縣主微有空茫的雙眼。

他又想到了崔禦史。崔禦史比他還先等在殿外,又是為什麼還沒等到縣主,便先行離開了?

縣主今日才和溫將軍——溫從陽——斷絕夫妻之義。

這、這是崔禦史之功。

霍元因真寧縣主不再是有夫之婦而生出的震驚、喜悅和激動,一瞬全然消失,隻餘冷靜。

機不可失。但,機不可設。

他以兵部衙門還有公事的正當理由,婉拒了寶慶縣主。

不能急、不能急。他對自己說。太急,就落在崔禦史下乘了!

——偏這優勢,還是他親手替崔禦史送到縣主麵前!

回到兵部,霍元痛喝三碗茶,仍忍不住捶胸頓足。

哎。

哎!!!-

寶慶郡主府從建成起,整個西路前後四進便全是紀明遙的。她雖三年不在京裡,西路房舍依舊如新。

寶慶請忠毅侯去花園吃酒。紀明遙自己回房,先打點了送去崔宅和劉宅的謝禮,再親手寫下拜帖叫人一並送去,便很想睡一覺。情不情、愛不愛的……等睡醒有空再想吧!累了!

但春澗才給她摘下鳳冠,便有人來報:“安國公夫人派了馮嬤嬤來,想請縣主過去說話。”

紀明遙看了眼鳳冠上的明珠。

把早已告老多年,今年已經六十有四的乳母馮嬤嬤派來,看來,溫慧是決心一定要見她。她不去,或許溫慧今日便會找上這裡,擾了寶慶姐姐和忠毅侯吃酒說話的興致。

那就走一趟吧。

雖然溫慧和溫息一樣,是強買她的母親的人,是害死她母親的推手,可有安國公在,名分上,溫慧依舊是她的“嫡母”。

嫡母。

紀明遙嘲諷地品味著這兩個字。

溫從陽以為,他和她有多年夫妻恩義。

溫慧也會認為,她“養”了她十幾年,對她有恩吧。

都說“生恩不及養恩”。可什麼是“恩”?

人販拐走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子,折磨她、侮辱她,送她給人做妾、爭寵,利用她打壓鏟除仇敵,又放縱她被人害死。她慘死後,人販對她的親女兒隱瞞真相,又錦衣玉食將這孩子養大,繼續用她換取利益,便是對這孩子的“恩”嗎!!

紀明遙真想讓溫慧也嘗嘗這“恩”!

若非人販終究留下痕跡,叫她查清真相,隻怕她此生到死,都在認賊作母!

“若世人皆以為這便是‘養恩’,那我寧願被世人罵‘忘恩負義’。”

紀明遙直白對溫慧說:“夫人將我嫁去溫家, 是為維係姻親、扶持娘家,進而反哺自身。也是夫人親自叫人讚我‘賢惠’‘賢妻’。溫從陽不是在邊關立功封將了嗎?除去六年前,沒順夫人的意給紀明德辦婚事之外,‘養我’十八年,我有哪件事沒讓夫人滿意?”

“今日我為母報仇,正是‘孝道’。陛下金口:我與溫家,非姻也、仇也。”

她輕輕笑了,對溫慧溫柔而清晰地說:“溫家的一切,更是罪有應得。”

當然是不歡而散。

當然是從此反目成仇。

雖然安國公躲著,沒來見她,雖然他今日隻損傷了名聲,但,不必急。

她才二十二歲,總會再抓到機會,送安國公下地府的。

再次回到寶慶郡主府,紀明遙終於安然、暢快地滿足一眠-

睡醒,看過崔玨和劉棘卿的回帖,便是準備宴請忠毅侯、忠勇伯等數位賓客。

一日賓主儘歡。

寶慶和幾位將軍賽馬射箭,吃酒行令,雖然一場沒贏,也絲毫不損她的好心情。

紀明遙隻會騎、不會騎射。有寶慶招待客人,她清清靜靜吃了頓飯,賞了回景,也很滿足。

傍晚,她和寶慶親送來客至正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