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官身到手(2 / 2)

晚明海梟 朱樓醉茶 7355 字 9個月前

於是,他放下心來道:“既如此,小侄就在中左所叨擾幾日,正好還有些事要勞煩許三叔。”

許心素聞言笑道:“可是又要找老夫銷貨?這回老夫就不讓利了,你可得給我個巧價兒。”

“不不不,我這回沒有貨物要賣,我是要找許三叔買東西。”

“既如此,那也不急在一時。老夫已擺下宴席,賢侄船上若是沒有貨物要卸,可讓眾兄弟即刻入席,我們邊吃邊說。”

“不急不急,我船上確有些東西要卸下來。”林海連連擺手,甘夫號上可是有七十萬兩白銀,萬一鄭芝龍突然殺到廈門灣,那他就算倒了血黴,還是放到廈門城裡安心一些。

七十萬兩銀子重達二十六噸,這需要五十多輛雙輪牛車才能一趟拉完。廈門港雖然有載重數噸的四輪太平車,但卻不能轉向,林海要把銀子拉進城去,隻能用可以轉向的雙輪車,而雙輪車的載重差不多也就是半噸。

看著浩浩蕩蕩的牛車隊伍,林海也是有些無語,在蒸汽動力問世之前,古代的陸路運輸就是這麼麻煩。二十多噸物資尚且如此,要是二十多萬大軍千裡饋糧,那又該是何等場麵?

好容易把甘夫號上的銀子裝上牛車,林海留下十來人守船,其餘眾人都隨他進廈門城,許心素已在城中擺好了宴席。

“破奴,過來。”林海招呼著狗娃到身邊來,後者已被他收為義子,取了個名字叫林破奴。

“爹。”狗娃叫了林海一聲爹。

珠娘在一旁聽得額頭直跳,這怎麼出海一趟還多了個兒子回來。而且看起來有八九歲了,和七仔一般大,自己肚子裡這個還沒出生呢!

隻聽得林海對那小子道:“這是你乾娘,叫娘。”

狗娃於是叫了一聲娘,珠娘這才明白是收的義子,好嘛,這下又多了個兒子。

她一招手,身後呼啦啦湧過來二十多個,都是十一二歲的半大孩子,有男有女。

“叫爹。”珠娘一聲令下,二十多個娃齊聲衝林海叫爹。

這下輪到林海傻眼了,自己這武官還沒上任呢,倒是把明軍將領收義子的優良傳統給提前繼承了。

眾人浩浩蕩蕩地往廈門城進發,武朗也跟在倫第一身邊。

這一段路連接廈門城和廈門港,來來往往的行人著實不少,還有很多牛馬驢騾等挽畜,都是武朗沒見過的動物,一時之間把這個東番土著看得目眩神迷。

待到走近廈門城,武朗才霍然發現這麼個龐大建築,一時之間不由呆住了。

此前他見過最大的人造物就是甘夫號了,完全不能想象世上竟有城池這樣的存在。

進了南城門後就是衙口街,這是廈門城裡最嘈雜的地方,不少小商販都在此處謀生。

武朗隻覺得腦袋一陣暈眩,周圍到處都是鱗次櫛比的店鋪和沿街叫賣的貨郎,此起彼伏的吆喝聲響成一片,有烙大餅的、吹糖人的、炒栗子的,還有賣狗皮膏藥的、草鞋麻繩的、山貨海味的……

好似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般,武朗張著嘴左顧右盼,他從沒有見過如此湊集的人煙,更不用說這麼多聞所未聞的新奇物品,一時之間雙目應接不暇,大腦也因信息超載而一片空白。

“這就是明國?”武朗使勁揉了揉發酸的眼睛,喃喃自語道。

半個時辰後,武朗坐在了廈門城最高檔的酒樓中,他很快就被滿桌的酒菜所吸引,片刻功夫就吃得肚子溜圓。

此時,主打的菜品才剛剛上桌,隻見一碗擺放整齊的扇形蚌肉被端了上來。那蚌肉片片色白而腴,宛如出水芙蓉,看起來十分晶瑩可愛。

這蚌肉取自福州的漳港海蚌,在明代是貢品,與江瑤柱一起並稱海味之至美,素來為天下所重。

“西施舌氽雞湯,本店的招牌菜,客官請用!”店小二揭開手中端著的瓦罐,將熱氣騰騰的三茸雞湯澆進盛放蚌肉的碗中,那蚌肉此前已用白水煮過斷生。

澆在蚌肉上的雞湯清澈如水,卻又醇香撲鼻,頓時惹得桌上眾人食指大動。說是汆雞湯,但實際上這三茸雞湯很不簡單:

先要將老母雞、牛肉和豬裡脊焯水去汙,然後撈起來加清水蒸上一個半時辰,去肉留湯。再把雞胸脯、雞血水和精鹽製成雞茸球,放進湯中略煮片刻,撈起雞茸球後方才大功告成。

鄭廷球也坐在武朗這桌,他上次在廈門就吃過這個菜,蚌肉剛端上來就連忙咽下口中的雲林燒鵝,手拿筷子直勾勾地盯著店小二的動作。

等到雞湯沒過蚌肉,這胖子立馬出筷如風,夾起兩片蚌肉塞進嘴裡,醇厚的鮮香頓時在口腔中彌漫開來。

“這個西施舌要快些兒吃,慢了就老了。”方秀娥給珠娘夾菜,實則是在提醒沒吃過這道菜的倫第一。

倫第一聞言夾起一片蚌肉吃進嘴中,隻覺這西施舌清鮮脆嫩,吞下去後仍是齒頰留香。

他一邊回味一邊鬼使神差地偷瞄秀娥,隻見她口如櫻桃、齒若編貝,隻可惜看不見那三寸丁香。

不知想到了什麼,倫第一竟有些失神了,方秀娥早察覺到他在看自己,於是轉頭瞪了他一眼。

倫第一這才回過神來,連忙給身旁的武朗夾了一片西施舌:“這個不錯,你嘗嘗。”

武朗此時已實在吃不下了,他從未想過這世上竟有這麼多美味,感覺這輩子簡直都活到了狗身上。

“明國人平時吃的就是這些東西麼?”武朗轉頭對倫第一道,“和你們相比,我們巴賽人簡直活得連狗都不如。”

倫第一聞言笑道:“其實你要過上這樣的日子也不難,隻要跟著我大哥混就行。”

武朗沉默了一瞬,終是搖搖頭歎息道:“我不能離開祖靈太久,明國雖好,隻可惜不是我的家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