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金庸發難(2 / 2)

提出這種疑問的,金庸並不是第一個。

《暮光之城》是一部西方背景的魔幻,不少文學批評家都為此登報發表過這番言論。

隻不過聲浪太小,並沒有太多人放在眼裡。

張一行目視金庸,沉穩回道: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華夏四大名著之一,是華夏的文化瑰寶。可對於很多大鼻子來說,他們不知道《三國演義》,隻知道倭國的遊戲《三國誌》,所以在他們眼裡,三國文化是倭國的。”

“又比如倭國的陰陽師文化,源頭來自華夏陰陽家,但在很多人眼裡,這也是倭國文化。”

“再比如孫悟空,因為《龍珠》漫畫的暢銷,讓歐美人隻認倭國卡卡羅特,而不認華夏齊天大聖。”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文化輸出,存在一個先入為主的概念,存在潛移默化的影響。”

“或許以後,作為華夏文化支脈的棒子國倭國,會大肆宣揚,端午節是他們的文化,四大發明是他們的文化,中醫是他們的文化。畢竟,文化小偷是存在的。”

“而織夢文化之所以大肆開拓海外市場,就是為了文化輸出,就是為了搶占先機。為此,我也不介意當個文化小偷,我相信以後的孩子,他們會較少關注曆史,身邊接觸的大量信息,讓他們會模糊曆史的真實性。

就像外國人玩三國遊戲,誰關心是不是來源華夏呢?吸血鬼的源頭在哪裡,又有誰關心呢?

他們隻會知道,他們看到的吸血鬼作品是華夏人寫的,如三國一樣,先入為主,那麼吸血鬼的源頭就應該也在華夏。”

“另外,他們說這些文化是他們的,那就是他們的嗎?看哪個國家強大罷了!若在漢唐,我們完全可以亮劍而行,告訴他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的是我的,伱的還是我的!”

最後,張一行看著鴉雀無聲的場中眾人,對金庸笑道:“或許哪一天,華夏如漢唐一般再次傲立諸國,我們還可以告訴他們,吸血鬼的祖先,是青翼蝠王韋一笑。”

狂妄?自大?

是年少輕狂!

金庸忽然想起自己年輕時,那恃才傲物的模樣,應該也如他一般吧!

年輕真好啊!

可以肆無忌憚說著這些如同癡人說夢般的大話。

可惜自己已經很老了!

飯桌上的所有人都呆呆看著張一行,沒想到這個平時總是癱坐在椅子上懶洋洋的少年人,心裡竟藏著這樣的波濤洶湧。

王洛永曾經在醜國百老彙發展,對於張一行的一番言論更是五味雜陳。

他在醜國奮鬥十幾年,自然知道這個國家對於華夏人的偏見,即使他獲得過最佳演員的獎項,依然總是被安排演一些反派角色,不甘心的他最後不得不回國。

為什麼?歸根結底,無非是醜國此時實力最為強大罷了!

劉一菲也看得呆了,這種強大的自信,她在華夏很少看到過。

這一刻的張一行,頭頂上有光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