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宗點點頭,又大聲對屋裡喊道:“一行,有人找!”
然後張光宗便拉著板車走了,他對此已經習慣了,好像從今年開始,總是有學生樣的孩子打聽到家裡來,聽兒子說這些都是粉絲。
張光宗想不通:為啥叫粉絲,粉絲不是吃的嗎?咋不叫粉條?或者粉皮?
張一行透過屋門玻璃一瞧,便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拿著一支筆便走出院子。
至於讓她們來家裡麵,就沒必要了。
“真是張一行!”
“真人比照片還要好看哎!”
“好可愛!”
看到張一行出來,幾個中學生模樣的女孩頓時激動起來。
一個圓臉女孩率先拿出一本書,壯著膽子詢問道:“張一行,我很喜歡你的《夏木友人帳》,能給我簽個名嗎?”
張一行接過書瞧了瞧,是本盜版書。
這年頭小縣城買正版書不容易,盜版倒是隨處可見。
尤其是學生,他們大多都是在學校裡的書店和書攤買書,而書店書攤幾乎都是盜版書,他們省吃儉用省下生活費,就為買本喜歡的書看。
張一行把書接過來,笑著簽上自己名字。
他也曾經曆過中學時代,經曆過看盜版的日子,也曾為了買小說每天啃饅頭。
五個女生,五本書,全是盜版。
最後一本尤其誇張,不是《夏木友人帳》,書名叫《張一行文集》。
張一行翻開看了看,都是他曾經發表在雜誌和報刊上的一些文章,真是難為盜版商收集整理了,就是錯字太多了。
得償所願後,五個女生心滿意足騎車離去。
張一行目送幾人離開,然後才回到屋裡,撥通了胡葦時的電話。
電話裡很快傳來胡葦時的聲音,“喂,一行啊,什麼事?”
“葦時姐,你說的那個文集的事情,我想了想,可以出版。”
“哎呀,你終於想通了!”
之前張一行聽胡葦時提過這件事兒,不過他沒放在心上,不過是些短文,也不會有多少人買,純屬恰爛錢。
胡葦時卻不這麼覺得,她說這是為真愛讀者準備的。
“一行,有沒有想給文集起個名字?”
“嗯,就叫《一行腳印》吧!”
“哈哈,這名字不錯,你是不是早就想好了,那就這麼定了!”
……
1998年8月20日,《夏木友人帳》銷量突破一百萬冊,業內驚掉一地眼球。
《萌芽》方麵做了好一番調查才發現原因:
這本原本以為目標是中小學生群體的小說,正在被大學生群體廣泛傳播。
同時,這本書還引起家長群體的追捧,被譽為最好的育兒故事書。
《夏木友人帳》原本已經疲軟的銷量迎來反彈,出版方再次開始新一輪加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