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之道,旨在延續人類生命,其價值與天地生育之德相比,毫不遜色。——元代王好古《此事難知·序》釋義學醫就是一種修道,目的是要救人的生命,同時也在修自己的德行。
醫術深奧,要想精通,必須摒棄私欲,心無旁騖地追求醫學的微妙之處。——清代王士雄《潛齋醫話·醫鑒》釋義醫德並不複雜,隻要能去掉私欲,就能理解醫德的精髓。
能起死回生,其恩情勝過天地;這樣高明的醫生,其美名應永世流傳。——明代龔信《古今醫鑒》釋義救人性命,如同給予新生,這樣的醫生之功,不亞於天地之恩,應當永遠被世人銘記。
要想成為醫生,必須具備天賦的才能,並廣泛閱讀醫學書籍。——明代倪士奇《兩都培漏醫案北案》釋義成為醫生需要天賦的醫學才能,加之廣泛的知識積累。
醫學與人的生命緊密相連,理解醫學的人才能真正領悟生命的價值。——清代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貫眾》釋義醫學與生命的關係密切,隻有懂得醫學的人才能真正認識到生命的寶貴。
從事醫學的人,必須具備仁愛之心,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必須聰明智慧,才能勝任職責;必須廉潔淳良,才能獲得人們的信賴。——晉代楊泉《物理論》釋義醫生應當是仁愛的,聰明且通情達理,廉潔而誠實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