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張砍頭和李壞水(2 / 2)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確實像是真正的儒道中人,隻是好像有點太過理想,而不太理智。

既然周道全說自己要靜養七日,又不許眾人探望,李牧和張世宏等人也就不再多想,踏實做自己的事情。

清河縣、寶明縣的災民領到了麥種,此時周道全從外地調撥來的糧食也已經來了一部分,正好作為這些災民的口糧。

農田水利,國之根本。

張世宏身為清河縣令,又臨時接管了寶明縣,對於農桑種植自然十分重視,於是在發放救濟糧時,親自下鄉巡視耕種,與李牧等人一起巡察地方,處置一些地方上存在的問題。

比如田地爭端啦,河流上下遊供水的矛盾啦,強占耕田啦,占用宅基地啦,反正鄉下地方永遠少不了矛盾,也永遠解決不了所有矛盾。

張世宏和李牧等人能夠做的,便是解決現有的矛盾,至於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兩人花費了五天時間,跑遍了兩個縣城的每一處村落,處理一大批沒有落實耕種和救濟糧的鄉下士紳和小吏,又殺了一批不聽話的,頓時兩個縣城的官吏全都戰戰兢兢,再不敢搗亂。

就這李牧還不滿意,又讓家中仆人徹查兩縣,又殺了一批人後,頓時兩個縣城都變得風清氣正來。

本來官員斬人,須得上報刑部,刑部再發到都察院,都察院如果有異議,再去大理寺審議,直到將桉子坐實了,才會呈給皇帝,讓陛下朱筆圈紅,決定罪犯的生死。

但清河縣和寶明縣情況特殊,屬於生出亂象的縣城,便是周道全都支持用重典,可先斬後奏,將問題都推到周道全頭上便是。

要麼說有一個好的帶頭大哥十分重要呢,有周道全這句話,李牧和張世宏頓時就放開了手腳,將一群不聽話的家夥,直接打入亂黨一列,當場處斬。

張世宏成暫代縣令之後,一向表現的中規中矩,做事十分有分寸,並未對本地士紳富戶有過多壓榨,給人一種好好先生的感覺。

但這次與李牧一起抓人,抓人審判一氣嗬成,隻是三天之內,便將幾批人在縣城外當眾砍頭,頓時震動了兩個縣城。

本來地方上有些人還覺得他十分好說話,這才有了這麼一批不聽話的人,但張世宏這麼一殺,兩縣之地,所有人都給嚇得跪了。

原本的張舉人,張善人,現在已經被稱為了張砍頭。

便是坊間兒童也在悄悄傳話:“張老爺原來是殺神臨世,之前沒有覺醒前世記憶,這次巡撫周大人前來賑災,周大人是文曲星轉世,點化了張老爺,喚醒了張大人的記憶,因此張大人終於成為了張砍頭。”

又有人道:“聽說張大人砍頭,是被李相公攛掇的,他家裡遭了災,滿門死儘,因此也想彆人家多死人。”

“李相公?你說得是李壞水吧?這人壞得很!很多對大家夥不利的事情,都是他琢磨出來的!”

到了第八天,李牧和張世宏等人來到縣衙辦公時,便看到周道全坐在大堂正中位置,正拿著毛筆批閱文卷。

看到李牧和張世宏進來,周道全輕輕放下毛筆,歎了口氣:“張砍頭來了?李壞水也來了?”

他捏了捏眉心:“兩位,以權殺人的感覺怎麼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