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劍和犁(2 / 2)

“府兵製崩潰!”

“大唐江山不穩!”

李弘此言猶如一記驚雷在大明宮炸開,一個個都駭然的看著李弘。

上官儀趁機道:“府兵逃亡乃是朝堂戰爭不斷,如果休養生息,自然能夠讓府兵製穩定!”

李弘搖了搖頭道:“非也!太宗時期,大唐同樣征戰不斷,為何並沒有出現府兵逃亡之現象,而如今父皇在位,每戰必勝,疆土達到了鼎盛,高句麗已經苟延殘喘,為何還會出現府兵逃亡!”

麵對李弘的反問,上官儀不由一愣,沒有想到李弘竟然順著他的配合來反對李治。

李弘環視四周道:“爾等不敢明言,本宮無所畏懼,府兵之所以逃亡是因為其已經活不下去了。”

“怎麼可能,府兵怎麼會活不下去?”李治皺眉道。

李弘拱手道:“啟稟父皇,孩兒日夜查閱卷宗,並暗中詢問長安府兵,發現府兵生活困苦,均田的土地已經被兼並,而且朝廷規定,府兵必須自備馬匹武器,府兵連生活都困難,如何養得起馬匹和武器,不逃又能如何,反正左右都是一死。”

“府兵竟然已經糜爛至此!”李治驚呼道。

李弘凝重點頭道:“非但如此,那些逃亡的府兵又在哪裡,要麼落山為寇,要麼成為私兵,這些都是動亂之源,若是不解決府兵製的隱患,我大唐危矣!”

這一次就連李治和武媚娘也再無之前的堅定,臉色變得難堪。

李弘朗聲道:“兒臣請倒查三十年,侵占府兵土地一事。”

“倒查三十年,侵占府兵土地!”

此言一出,頓時滿朝嘩然,誰也沒有想到太子竟然提出如此毒辣的策略。

滿朝百官哪個家中不是良田萬畝,這些田地從哪裡來的,還不是兼並的朝廷均田,誰能保證這其中沒有府兵的土地。

當下,不少人都將目光看向太子師郭瑜。

“郭大人,讓你教太子勸皇上皇後,你就是這麼教的!”

百官心中咬牙切齒道。

郭瑜眼皮一跳,不由連連苦笑,他就知道會這樣,太子總是能出其不意的曲解他的意圖。

“此策不可,若是如此,定然會引起朝野動蕩!”上官儀連忙勸阻道。

他作為宰相,又豈能不知土地兼並之事,而世家門閥兼並的土地最多,若是倒查三十年,必將引起世家門閥的不滿,朝中定然會出現動蕩。

李弘冷哼一聲道:“郭師曾經教導,無恒產者無恒心,唯有保證府兵有田,其才會感謝皇恩,一心報國,否則,朝廷利用酷法就是強征府兵,如此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毫無戰鬥力可言!李將軍,不知本宮所言可合兵法!”

李績深以為然的點頭道:“太子所言甚是,軍心不穩乃是兵家大忌。”

上官儀所代表的文官不停的阻撓戰爭,不想讓武將立功,他自然不會給文官任何麵子。

而且讓府兵有田,這對軍方來說,本就是一件大好事。

上官儀皺眉道:“府兵缺少土地之事由來已久,除了土地兼並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府兵繁衍,分家導致土地不足。”

“此事更容易解決,大唐府兵製度的根基乃是田地,府兵壯大土地不足,那就讓大唐的劍為大唐的犁取得土地,以供府兵所需!。”

李弘昂然道。

“大唐的劍為大唐的犁取得土地!”

滿朝百官頓時頭皮發麻,愕然的看著李弘。

李弘一直表現的極為仁孝,以至於讓百官忽略他可是太子,太宗的孫子,龍雖小,不可忽。

不少官員再次將目光投向太子師郭瑜,這就是你教出來的太子。

郭瑜早已經木然了,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而自己的弟子似乎修行的讓他也看不懂了。

“好,好一個大唐的劍為大唐的犁取得土地!”

李治開懷大笑,府兵不是缺少土地麼?那用府兵手中的劍攻打下高句麗,為府兵分配更多的土地。

更重要的是他從李弘的話中,聽到其濃濃的戰意,這和他和太宗一脈相承。

“這才是我武媚的兒子!”武媚娘也是讚賞的看著李弘。

“經過隋煬帝和太宗父皇連番進攻,高句麗的戰鬥力頑強已經得到了公認,強行攻打高句麗,即便大唐取勝,恐怕府兵也是傷亡慘重。父皇母後乃是兒臣的父母,更是天下人的父母,作為父母又豈能坐視自己的孩子送死!”李弘躬身請求道。

李治和武媚娘不由心中動搖,攻打高句麗的確是一場硬仗,否則也不會拖垮隋朝,讓太宗和李治兩次出兵無功而返,大唐內部的確府兵製出現了亂象,如不處理必將引起動亂,然而李治卻不願意放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高句麗被隋煬帝、太宗連番出兵,足以證明其危害,大唐決不能讓此毒瘤殘存!”武媚娘語氣堅定道。

而且正如李弘所言,大唐的劍要為大唐的犁取得土地,攻打下高句麗之後,他的手中就會有足夠的土地來封賞府兵,讓岌岌可危的府兵製徹底解決。

“兒臣並非反對征討高句麗,哪怕父皇未能滅掉高句麗,孩兒日後也會繼承父皇之誌向,勢必要滅掉高句麗,隻是此刻並非征討高句麗的最佳良機。”李弘朗聲道。

“那不知太子殿下何時才是征討高句麗的良機。”李績突然問道。

李績乃是當世軍神,他剛才附議李治此刻乃是攻打高句麗的良機,而李弘卻認為此刻並非攻打高句麗的良機,頓時讓李績升起一絲絲不滿。

李弘看向李績,自信道:“等到高句麗王子到來之時!”

“這是為何?”李績眉頭一揚道。

李弘朗聲道:“高句麗為了防備大唐更是屢屢修築山城,易守難攻,大軍若是強攻,就算大勝也必將損失慘重,然而再堅固的城堡也會從內部攻破。”

“從內部攻破?太子的意思是利用高句麗王子福男!”李績眼神一閃道。

“本宮聽說泉蓋蘇文曾經殺其王高建武,立高建武侄高藏為王,專製國政,如此梟雄,高藏雖然為王,恐怕依舊寢食難安,欲除之而後快,等福男到來,父皇派遣大儒為其講解曹操、司馬懿,楊堅舊事,定然讓其欲除泉蓋蘇文而後快。”李弘冷笑道。

不少大臣眼睛一亮,泉蓋蘇文的把持朝政,隨意廢立高句麗王,其謀反之心人人皆知,其和高句麗王室的矛盾必將爆發,大唐若是加以利用,未嘗不能一舉攻破局麵。

唯獨上官儀和郭瑜聞言驚出一身冷汗,因為他們就是這麼影響太子的,而如今被太子道出,這讓他們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然而李績卻搖頭道:“太子的謀略的確不凡,然而卻無法左右高句麗之事,當初就連高句麗王高建武都無法奈何泉蓋蘇文,如今的高藏不過是一個傀儡一般,如同當初的劉協和曹髦一般,毫無反抗之力。”

群臣聞言,頓時臉色一暗。

李弘再道:“福男和高藏的確無法奈何泉蓋蘇文,然而在大唐手中,大唐就有了師出有名的大義,本宮聽說,泉蓋蘇文已經六十有餘,身體重病纏身,其名下三子個個手握重兵,如果大唐出兵征討高句麗,定然讓三兄弟齊心協力抵抗大唐。”

“而如果大唐先假意和高句麗交好,泉蓋蘇文死後,三個兒子必將內鬥不止,再利用福男的大義,屆時大唐將會用最小的代價徹底滅掉高句麗。”

“好,太子謀略果然不凡!泉蓋蘇文死之時,正是大唐滅高句麗之日。”李績頓時拍手叫好道。

其他百官也驚訝的看著李弘,誰也沒有想到李弘在朝堂之上初次亮相,竟然一鳴驚人。

李治見到李弘的奏折得到了文武百官的支持,再加上大唐內部的確有隱憂,不如趁此機會,解決大唐內部隱患,日後也能以最小的代價滅掉高句麗。

李治和武媚娘對視一眼,李治朗聲道:“太子仁孝,不忍士兵逃亡牽連家人,傳旨,日後士兵逃亡,不再連坐。”

“陛下英明!”

文官不由露出一絲喜色,不在連坐,自然無法再大規模征兵,自然征討高句麗之事也將暫停。

“還要立即徹查侵占府兵田地一事,若是查實,一律不可姑息!”武媚娘冷聲道。

這些文官簡直是膽大包天,這一次,她必須要趁著府兵之事,好好的懲戒一番這些世家大族,官宦門閥!

一眾文官不由臉色一變,然而他們卻無可奈何,畢竟府兵製乃是大唐的根基,無論是皇上皇後,還是太子都不會容忍這種行為發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