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學是三車間的劉澤,魯師傅的徒弟,他對象是財務科的郭婷,要是能行,換她回來把婚事辦了唄,嘿嘿。”
“你小子也有求人的時候,這個劉澤,這種事也不和單位說一聲,就這麼憋著啊,你要今天不說,這個郭婷怎麼著也得再在那邊待個兩三年,哈哈,行了,這事你放心,告訴你同學,這個月就讓她對象回來辦事。”
“我替劉澤謝謝領導。”
老楊扔過來一支煙,“這種事有啥好謝的,軋鋼廠也不是不講人情的地方。”
林娜和夏雨虹跟著朱雪峰冒雨疏通著大院的積水,家裡倒是還好,房頂做過防水,地勢比院子高出幾個台階,暫時沒有危險,地窖已經被密封,也沒問題。
“就是不知道老家那邊怎樣,要是山裡也下暴雨,可就麻煩了。”
不知道是不是朱雪峰的祈禱起了作用,老家雖然也下了雨,但遠遠比不上西部地區,雨瀝瀝啦啦地下,西部的十渡,山上開始出現小小的洪流,順著山體縫隙汩汩地往下流。
沒有人通知,也沒有人組織,但祖祖輩輩居住在拒馬河邊的十渡鎮人覺得不對勁了。
常年看天吃飯的農民本能地感覺到了危險的存在,他們開始往高處的親戚朋友家搬遷。
真正的危機,在於到處已是溝滿壕平,所有的河道和池塘以及京郊的水庫蓄水量幾乎都達到極限。
又是一個雨夜,雨量驟然增大,“看來真讓你說中了,這要再下一天,這城裡可就亂了套了。”林娜看著窗外嘩嘩的大雨,也是開始發愁。
三人在大院裡再次做了防範,大院門口已經堆砌了沙包阻擋水勢,街道上的水位已經比院子裡高了,用來排水的下水道現在反而向院子裡灌水,三人和兩個老爺子連忙一起用沙包堵住下水道。
“是啊,現在地下水的吸收根本趕不上下雨的速度,這樣下去,不少房子都得泡著,估計老一點的房子會倒塌不少。”
這時候南鑼鼓巷的街道,積水已經接近十五公分,不少地勢低窪的地方更是深達半米以上,積水淹沒了河道,南鑼鼓巷旁邊的通往什刹海的玉河已經消失,倒是大街上多了一些從什刹海逃竄出來的大魚,惹得不少孩子在大雨中追逐,居然收獲不錯。
“小?,行啊,不過得小心了,彆不小心掉坑裡。”
小?拎著個小木桶,怎麼看都是以前倒夜來香的玩意,裡麵已經裝了兩條魚,個頭都不小,怎麼也得三斤往上。
“峰叔叔,您放心,哪裡有坑我們一清二楚,肯定不會去的。”
胡同裡淺淺的水麵再次出現幾條魚的影子,一群孩子馬上爭先恐後的去圍堵,朱雪峰笑著離開,放假的孩子遇到這種水患,倒是開心得很。
不遠處街道也在上門挨家挨戶的提醒,小心房屋倒塌,這邊不少房子都是土坯房,雨水一泡,危險性極大,現在家裡大人整晚不敢睡覺,就怕牆倒屋塌。
王主任帶著個小姑娘出現在大院,再次提醒大家注意,要求大院安排人二十四小時輪著值班,有情況隨時報告,要確保人身安全。
“乾媽,您怎麼來了?”
“街道的都派出去了,這麼多戶,我還能坐著不成,你們這院子還成,都是磚砌的,城外已經有土房子泡垮了,好在沒傷人。”
“您自己也得注意點,家裡沒事吧,要不要我去幫著看看。”
“彆瞎操心,家裡沒事,這次據說大雨還得下,多防著點,我一會還得去開會,走了走了。”
送走王主任,看著亂成一團的院子,院子裡不少家裡都在漏水,除了幾家外,家家戶戶都擺滿了盆盆罐罐接水,時不時都得往門外傾倒。好在大院的老建築都有台階,即使最矮的倒坐房房子裡現在也沒進水。
城內交通基本癱瘓,除了大卡車和大公汽還在水中行進,馬路上偶爾出現幾個在水中艱難跋涉的自行車,城內的很多工廠進水,但被嚴令不得向外排水,隻能都被迫停工,隻留下值班人員,林娜和夏雨虹的實習單位也中止實習,兩人都跑到大院來了。
“你倆家裡沒事吧?”
“我們家屬樓地勢高,學校地勢也還成,校門口和校園裡倒是積了不少水,回家挺麻煩,我給我爸打了個電話,先在你這待幾天。”
“我們家倒是沒事,也是樓下積水,我也不回去,我爸媽都帶人在排水保生產,家裡都沒人。”
夏雨虹她們家已經搬到軋鋼廠的新家屬區,都是樓房,倒也沒事。
東直門外的工業區因為地勢開闊的原因,現在積水倒是比城裡還好點,這裡也不限製排水,這些工廠都在儘可能排水保證開工。
大雨持續不停,已經是深夜了,市政府正在開會,一位戴眼鏡的青年男子正在彙報。
“來廣營地區24小時降雨量為464毫米,超過平均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二。朝陽區氣象站監測到的雨量為404.2毫米,酒仙橋為400.7毫米、城區、近郊區河道漫溢,全線告急。護城河水位迅速拉高,已經超過曆年最高水位。”
“據統計,市內及近郊1.8萬間房屋被水淹,影響了1.14多萬居民的正常生活,共有295家工廠生產受損,全部停產的達到85個,近郊淹地30萬畝,成災9.8萬畝,損失蔬菜預計1億斤、糧食1千萬斤。”
“遠郊情況現在不明,統計數字沒有報上來,估計不容樂觀,部份山區已經出現“龍扒”。
觸目驚心的數字讓會場的每一位都心情沉重,尤其是“龍扒”,這玩意破壞性太大,所到之處,全是廢墟,會造成極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還有,上級要求我們繼續向津海派出援助人員和物資,那邊的情況比我們這邊還困難,不少部隊和學校已經啟程,但人員還是不夠,這次的災害比想象的要嚴重,遠比52年和56年的規模來的大…”
第二天的京城各家報紙就發布了一係列的措施,整個古城一下子動員起來。
看著一輛輛卡車載著鬥誌昂揚的青年排著隊,沿著還能行駛的道路奔赴津海,朱雪峰也在焦急,衝鋒舟的事怎麼還沒有消息,按道理,這次應該有一批衝鋒舟隨行,可隊伍裡,除了幾個綠色的鐵殼船,根本沒有衝鋒舟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