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日本商業考察,中日古今之辯(2 / 2)

江湖與彼岸 靈坡居士 6104 字 11個月前

點單時,謙恭的服務員每一道菜都給在座客人發一張精致的小表格和一隻筆,由客人自己打鉤選擇用什麼調料和調料的多少;上每一道菜時服務員都要做詳細的介紹。這頓飯吃了足足五個小時,讓我真正領略了什麼才叫“講究”的含義。

宴請的前半場雙方談的都是商業,時尚和文化的話題。後半場則不可避免地觸及和深入到中日的曆史從古代,近代到現代的主題,氣氛漸漸變得凝重甚至激烈起來,而且主要集中於我和宮藏議員和大翁先生之間,之前侃侃而談和詼諧風趣的其他三位則基本隻有傾聽和觀戰的份兒了。

宮藏先生不愧議員出身,知識廣淵,滔滔不絕,縱論古今中日,甚至有點咄咄逼人。日方指定的專職翻譯,中國留學生且在日工作生活多年的井上小姐(中文名曲靖文),呈得有點吃力和緊張。

宮藏先生的主要觀點我歸納如下:

一.日本深受孔孟儒家文化的影響包括漢字(繁體),但僅限於春秋和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而不是秦時“焚書坑儒”特彆是漢及之後被官方重塑和包裝後的“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禦用皇權思想體係。尤其“崖山之戰”,蒙古滅宋建立元朝後,中華文化基本毀滅殆儘!再加上滿清滅明,兩次蠻族入侵和幾百年的長期奴化統治。即使大明也是一個獨裁暴虐的政權,尤其東廠、西廠和錦衣衛的殘酷黑暗,更是破壞遠遠大於建設……

二. 佛教傳入日本。雖然是鑒真東渡和日本僧人主動入唐學成帶回日本。但也是玄奘或《西遊記》裡唐僧西天取經。源頭來自古印度。而且日本佛教也是經過自我改造與中國佛教的區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佛教與社會的關係:

在日本,佛教與政治的關係較為親密,曾為維護日本統一、吸取大陸文化發揮過主動作用。而在中國,佛教更多時候處於依附地位,受儒家學說的影響較大。

2.佛教理念與實踐:

日本佛教更注重入世,享受現世生命的精彩與愉悅,因此日本和尚可以喝酒吃肉、結婚生子。相比之下,中國佛教更為傳統,強調因果規律和生命輪回的意義。

3.佛教的地位與影響力:在日本,佛教寺院充當了平民教育的重要角色,佛教係統的教育逐步彙入國家教育體係。而在中國,佛教雖然也有深遠的影響力,但在現代教育體係中的角色不如日本那麼顯著。

三.近代的中國戊戌變法和洋務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

首先中國的戊戌變法雖然也有推動“君主立憲製“的初衷,但並不徹底且失敗了,被扼殺於萌芽和搖籃中。之後的洋務運動的出發點和進步性尚不如戊戌變法,隻是“師夷之長治夷之短”,學技術買槍炮,並未從政治體製和文明及科學的根本上再造和重生。

而日本的明治維新不僅向西方學習科技和文明,更是跪下向他們學習製度和文化最先進的東西,全盤西化,更重要的是成功了,所以變得國強民富。

所以甲午戰爭,耗巨資看似強大的中國北洋艦隊必然以失敗告終,兩次所謂變法的不徹底和夭折都昭示彰顯了中國封建政治和傳統文化的腐蝕性、落後性和反複性。包括之後日本政府和民間大力支持孫中山驅除達虜的跛腳共和特彆是袁世凱的恢複帝製鬨劇以及之後一係列的偽共和贗民主更是惡性循環不斷……

四. 二戰之後,痛定思痛包括在美國的督導和支持下重新崛起,70年代一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甚至發出買下“華爾街”和“好萊塢”的豪言壯語!

我的辯駁如下(不知是否流於蒼白或流詭辯):

一. 對宮本議員的第一和第二段立論我基本默認。但對蒙滿改朝換代,我聯係到日本侵華(因為大翁先生中間插言頗有為什麼中國人能接受和忍耐蒙古族和滿族統治,而拒絕和反抗日本的隱喻),隻能借用梁啟超先生“中華民族”的說法:因為蒙族和滿族曆史上都被漢族統治,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大國,蒙滿都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是本國不同民族輪流執政儘管是暴力和戰爭的方式更迭。而日本攻取中國則是外國人入侵,性質完全不同!

二. 日本明治維新雖然成功了,也走上了“君主立憲”的西化和民主之路,但為什麼會出現軍國主義?包括意大利和德國之前也是民主國家,為什麼會出現希特勒和墨索裡尼?為什麼三個民主國家發動了罪惡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宮藏先生的答複是民主製度也是有瑕疵和漏洞的,人類在追求進步的道路上也會偶爾出現反複和倒退。但相比封建製度和專製主義是小概率事件。人類目前還沒有找到最完美的政治製度,隻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隨後雙方還交流和探討了大英帝國及殖民地以及後來獨立的美國、印度、南非及新加坡等國與仍然是英聯邦國家的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國的對比和選擇……

最後談到中國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的迅猛發展和世界趁勢。說到這個命題我還是充滿底氣和期待的,因為2006年世界尚處於全球化,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的半途中……

晚宴後我回到酒店已近午夜,一個人坐在一樓坡道上的咖啡廳內,點了一杯英式紅茶,身在異國他鄉,望著外麵忽明忽滅的燈光和漸漸稀落的人流,陷入久久的沉思和迷茫中一一未來的世界和中國將會何去何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