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倮蟲(2 / 2)

我是蟲 死神釣者 3750 字 8個月前

《大戴禮記·易本命》:“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為之長。”

《禮記·月令》:“其蟲倮,凡物之無羽、毛、鱗、介,若鼃(蛙)、螾(蚓)之屬,皆倮蟲也。而人則倮蟲之最靈者。”

《論衡·遭虎》:“夫虎,毛蟲;人,倮蟲。毛蟲饑,食倮蟲,何變之有?”

《漢書·五行誌中之下》:“時則有蠃蟲之孽,螽、螟之類。無鱗甲毛羽,故謂之倮蟲也。”

《釋風》:“且吾與子何物?固曰:倮蟲。”

“根據這些古書裡的記載,動物生命裡首先誕生的是鱗蟲,鱗蟲也就是水生族動物,其次是羽蟲,其次是毛蟲,其次是介蟲,最後是倮蟲。”

“而人就是最有資格的倮蟲,由此可見,人類是這個地球上所有的動物生命中最後進化的一個動物。這與現代科學所研究的結論是完全一致的。”

“這些古人真不簡單,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弄清楚這些問題……”

紀野仔細的慢慢看著這此記載,其中最引起他注意的就是《素問·五常政大論》裡的記載:“倮蟲靜,太陰司天,玄黃出,成蟲育,羽化登仙。”

看到這記載,紀野心頭微微一凜。

他活了一個世紀,癡迷於蟲,對於這些古書記載也多有涉獵,自然對古文化也有深入研究,

“倮蟲靜,太陰司天……”

紀野明白這句“倮蟲靜”是倮蟲處於安靜狀態,“司天”是古代人們掌管天空的最高官職,更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象征,在《論語》中,孔子曾經說過“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句話表達的就是對於天命的崇敬和對於司天的尊重,可以說,古代社會中司天地位高貴至極,被視為天地之間的聯絡者和橋梁。

“太陰則是指月亮,在這裡可以指夜晚……”

紀野心頭一動,意念體懼怕陽光,最是適合夜晚行動,這句話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就是指在夜晚的時候,倮蟲處於安靜狀態,就能與天空產生溝通共鳴,而“玄黃”是指天地的顏色,常有“玄黃之氣”的說法,在這裡便代指天地間的能量。

“隻要如此這般,就能溝通司天,獲得天地能量,成蟲育應該是指成蟲的發育和進化,就像我現在進化出這意念體的延伸物,也算是一種進化,這樣最終就能羽化登仙……”

紀野看著這些記載,有些激動,他終於在這些大量古書的記載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

對於人類而言,受到自身認知的局限性,就算看到這些記載,也不會過多關注,但對於紀野來說,就完全不同了。

“不知道這記載的真實性如何,到了晚上,月光之下,一試便知……”

紀野剛剛準備將這些網頁關閉,聽得外麵傳來了砰地一聲響,這是摔門的聲音,然後是吳玉梅的驚呼聲。

“嗯?”紀野立刻扭頭,雙眸泛出可怕的光來,難道白帽子男人背後的勢力這麼快就找上門來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