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讓主辦方沒想到的是,《雙塔奇兵》熱過頭了。
說起來這屆戛納電影節也很有意思,開幕影片是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紅磨坊》。
正好,參加完《紅磨坊》的活動後,妮可·基德曼還可以參加《雙塔奇兵》的活動,相當完美。
不過歐洲三大電影節一向不怎麼買好萊塢的賬,《紅磨坊》作為開幕影片,其實並不太受歡迎。
在戛納和《雙塔奇兵》劇組短暫彙合之後,妮可·基德曼和小吉伯特說起了自己的計劃。
她打算和湯姆·克魯斯一起,去中國做宣傳。
這年頭,除了小吉伯特的電影在中國做過宣傳之外,其餘的好萊塢導演明星根本沒踏足過那裡。
如果妮可·基德曼和湯姆·克魯斯去了,他們將會是破冰的一步。
這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國市場的壯大,確實讓好萊塢不少人認識到了這片土地的價值。
《紅磨坊》反響不大,但是《雙塔奇兵》展映的日子裡,把其餘在戛納電影節展映的影片壓得喘不過氣來。
戛納電影節力推的《鋼琴教師》和《兒子的房間》遭遇了冷落,兩部電影和《雙塔奇兵》放映期間,顯得冷清了不少。
很簡單,因為觀眾都跑到《雙塔奇兵》那裡去了。
甚至有觀眾因為搶不到《雙塔奇兵》的票,然後打起來這樣的事情發生,然後被媒體給報道了出去。
所以當《雙塔奇兵》稱霸戛納電影節之後,法國《電影》雜誌就發表評論:“戛納電影節組委會邀請《雙塔奇兵》來到戛納電影節,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難道組委會天真的以為,歐洲電影能夠壓製來自好萊塢的超級大片?
醒醒吧,歐洲早就不是電影業的中心了。”
雖然說好萊塢征服全世界有些誇張,但至少在全世界範圍內沒有對手是毫無問題的。
歐洲電影在新浪潮運動之後,根本無力和好萊塢電影做對抗。
《費羅加報》也批評了戛納電影節主辦方,還有其他電影。認為這讓歐洲電影完全喪失了麵子,被《雙塔奇兵》摁在地上反複摩擦。
《費羅加報》號召歐洲電影站起來,共同抵抗好萊塢電影的入侵。
然而《費羅加報》不知道的是,此時戛納電影節主辦方正在和小吉伯特商量,邀請他明年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的事情。
隻是一個評委而已,工作量也不大,這次戛納電影節給麵子,小吉伯特當然也要回麵子,於是沒多猶豫就答應了。
與此同時,戛納電影節邀請小吉伯特,明年把《魔戒:王者歸來》的首映禮給放在戛納電影節,小吉伯特也答應了。
這個消息被《費羅加報》知道後,在報紙上發出悲憤的呐喊:歐洲電影完蛋了。
之後小吉伯特又接受了《世界報》的專訪,在專訪中他表示:“歐洲電影的未來,完全取決於歐洲電影人自己。
我聽說過一句話,最大的危機不是外部,內部危機才是最主要的危機。
我當然希望歐洲電影能夠越來越好,我的法國朋友蘇菲·瑪索一直和我說歐洲有很多出色的電影創作者。
他們是電影業整體的一部分,對整個行業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這番話算是稍微消除了一些歐洲電影人的敵意,但歐洲電影無法阻攔《雙塔奇兵》在歐洲實現大賣。
在英國的首周,《雙塔奇兵》取得了343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成功打破英國本土電影周票房紀錄。
在法國,借著戛納電影節的東風,雖然法國文化部部長再次號召法國民眾抵製來自好萊塢的《雙塔奇兵》,但是沒用。
法國影迷用他們誠實的電影票,做出了選擇,影片在法國爆砍2545萬美元票房。
德國這邊情況也不錯,影片砍下2779萬美元票房,意大利票房也來到了1250萬美元。
其他歐洲電影市場加一起,來到了2688萬美元票房。
《雙塔奇兵》橫掃歐洲,首周末就在歐洲爆砍1億2692萬美元票房,創造了比北美更好的首周票房成績。
然而這還不算完事,影片不光在歐洲大爆發,在澳大利亞,在韓國,在島國,甚至在中國大陸都實現了票房大爆發。
所以當影片走過海外的首周末,就砍下了1億8530萬美元。
而北美第三周周末,《雙塔奇兵》再次砍下3850.6萬美元票房。
加上工作日的票房,和此前累積的票房,北美票房已經來到了3.02億美元。
再加上海外票房,影片全球票房來到4.87億美元的水平。
對其他電影來說,一部電影的總票房能夠個四五億美元的水平,都是大賺了。但對《魔戒》係列電影來說,這隻是一個節點而已。
誰都知道,《魔戒:雙塔奇兵》必然又是一部破十億美元的超級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