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吉伯特在中國影迷心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很多從中國來北美留學的留學生,都是小吉伯特的影迷。
就是因為他的電影,所以這些留學生才會對北美產生了向往。
如果說,小吉伯特的電影能夠征服那邊的影迷,讓那邊的影迷對西方文明產生向往,這不是正好符合和平演變的戰略嗎?
雖然羅傑·艾伯特說得很有道理,不過這樣的爭論永遠沒有終點。
小吉伯特希望電影能夠單純一點,不附帶任何附加因素,但他隻是一廂情願而已。
好萊塢一句名言,政治從來沒有遠離好萊塢。華盛頓對好萊塢施加了無限的影響,讓政治的氣味蔓延了整個好萊塢。
更何況,電影作為文化輸出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文化戰略,顯然是不會馬虎的。
雖然有愚蠢的人,但能到精英位置的人,很少會有笨蛋,不會看不出來事情的兩麵性。
所以簡單來說,小吉伯特是在玩火。
這些爭論的內容,都是來探班的娜奧米·沃茨和詹妮弗·康納利告訴小吉伯特的。
娜奧米·沃茨還很擔心:“我擔心媒體對我們很不利,現在支持和反對的,基本就是一半對一半。
加上那些抗議的書迷,反對的人還要多一些。”
小吉伯特則無所謂道:“不用擔心,娜奧米,等作品出來,所有人都會閉上他們的嘴巴,然後為影片搖旗呐喊。”
“沒有那麼簡單吧?我擔心這件事會有後遺症。”娜奧米·沃茨說道。
“後遺症?”小吉伯特絲毫不擔心:“我隻是拍電影而已,又沒有做什麼,傳授給中國人猛禽飛機的圖紙什麼的。
再說了,以這裡的水平,你把圖紙給他們,估計也要十多年後才能造出來。”
在北美,有兩大勢力不能得罪,一個是軍工複合體,一個是魷魚團體們。真要說的話,最不能得罪的就是軍工複合體。
這是一個龐然大物的組織,某個姓肯的樂宗就是因為得罪了這個群體,直接被敞篷車了。
但小吉伯特又不做這方麵的事情,所以彆看媒體方麵,反對派吵得很凶,但不會影響他。
再說了,小吉伯特也是魷魚的一份子,掌控輿論力量的魷魚們見局勢失控,一定會出來控製場麵。
小吉伯特可是招牌,肯定不能任由這些媒體無底線的抹黑。
不過現在這個程度嘛,魷魚大佬們也覺得沒有出手的必要。
按照老頭子的原話來說,那就是大佬們覺得小吉伯特應該承受一些風雨,鍛煉一下。
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
北美的媒體也不隻是局限在北美這邊打嘴仗,不少大媒體看見這波熱度和流量,直接派記者來到中國,挖點消息。
於是,在清島攝影棚周圍,漸漸的可以看到一些舉著相機的記者,來劇組刺探情報。
安妮·海瑟薇就在出入片場的時候,被記者們抓到,接受了采訪。
按照劇組新聞官的培訓,安妮·海瑟薇出色的應對了這些刁鑽的記者們。
談及和小吉伯特合作的時候,安妮·海瑟薇適時的露出興奮的神情:“這太不可思議了,這太不可思議了。
當你知道我即將和小吉伯特合作的時候,那種興奮和激動的心情,如同潮水一般,淹沒了我。
我很激動,我從小就是看小吉伯特的電影長大的,我是他的影迷。”
從年齡上來說,1991年小吉伯特第一部電影《鯊灘》上映的時候,安妮·海瑟薇才九歲,所以說從小看小吉伯特電影長大也沒錯。
安妮·海瑟薇還談到了自己出演亞玟的感受,稱這是一次特彆的體驗。
“我們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導演甚至要求我必須學會精靈語言,我在影片中有大量的台詞都是用精靈語說的。”
記者們一片驚呼,精靈語是托爾金寫《魔戒》的時候創作的。
當時有人形容,這根本不是人類能夠說出來的語言。
但沒想到,劇組居然要求演員學習精靈的語言,說台詞也必須是這個。這就讓記者們很好奇了,精靈語言是如何說的。
當即就有記者請求,讓安妮·海瑟薇來一段。
得到新聞官的許可後,安妮·海瑟薇當即就說了一段精靈語的台詞,記者們確實聽不懂。
不過沒關係,這個畫麵已經被記錄下來了。
之後幾天,安妮·海瑟薇的采訪出現在北美的報紙上,而她說的那段精靈的語言,則出現在電視媒體上。
可想而知,當安妮·海瑟薇臉上帶著神聖的感覺,說出那段讓人聽不懂,卻覺得很優美的台詞時,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那種感覺怎麼講,就是一股子激靈,直衝天靈蓋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