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就個半瓶水,這次回來待多久,我得給你布置點功課,不能自己瞎練糟蹋了這份天賦。”師傅沒怎麼打擊他,對他重回正軌有著一絲欣慰,也隱隱帶著一點振奮。也就是師傅了,幾年的隔閡才能夠就這樣輕描淡寫的過去,怎麼也要想辦法接師傅一家去廈島啊,大器暗下決心。功成圓滿,大器滿足的步行回家。白天已經去了省建築院,和經營辦談了一下,另外也和設計組負責人口頭交流過,留下相關圖紙和各類備案資料,約好後天再做個溝通就可以,任務書由設計人員來完成,再次的溝通也是設計任務書的確認。練功的事情師傅交代至少需要一周,每天早上開始再次跟師傅去公園鍛煉,順便大器也提出以後師傅可以抽空先去廈島渡個假,可以避寒兼著看看那邊的環境再做決定。
“師傅,你說我練站樁的同時學習一點器械比如刀或槍法可以不?也體驗一下古代將領搏殺的感覺。我覺得單純練站樁進展有點慢啊。”大器早上練習完站樁和師傅說道,心裡盤算著是不是能加快點訓練進度,也多學些搏殺技巧。
“又嘚瑟了是吧,覺得身體力量上去了就厲害了,沒學會走就想跑。器械就是手腳的延伸,你手腳收發自如了就算加上器械也是一樣,手腳不會用,器械也用不好,明白不?這麼多年練習都白練了,道理早就講過,還是不明白。我再給你講個關於練功要達到什麼目標的例子,你要明白把這個練好了才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形意的前輩唐維祿,據說有一次吃飯時手拿一碗醬麵,在院子裡麵走了一圈,不用手腳,僅用肩打、胯打、臀打,就將在院子中的一眾弟子全部撂倒了。聽起來是不是平平無奇?肩、胯、臀的打法,哪家拳法沒有?形意拳的肩胯臀打法有何稀奇?這裡的妙處就在於,唐前輩都是一“蹭”就讓弟子倒下了,不是擺胯,凸肩,甩屁股,這個例子就是解釋形意拳“以身為拳,身法發力”的關鍵,也是讓你練功要達到的關鍵目的。如果你把這個“蹭”,想象成一種特殊的發力技巧,開始琢磨怎麼去“做”到這個“蹭勁兒”,從而把人蹭倒,也就是你現在想追求的,刻意去練習和尋找技巧,那就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這裡麵的道道可以這樣理解,設想一下,兩個體型差不多的成年人,相向而行,擦肩而過時,身體互相蹭了一下,誰也不會倒。如果把場景換成,一個成年人和一個小孩子擦身而過,那麼這個成年人不需要做任何“發力”動作,甚至主觀上都不存在“發力”的意識。隻是兩人運動中一接觸,小孩子可能就被蹭倒了。又或者,兩個成年人,其中一個騎著一輛摩托車,那麼也可以很輕鬆地把另一個成年人蹭倒,甚至一蹭之下,就掛傷對方。由此可見這裡想蹭倒人,並不是靠什麼技巧,而是需要把自己變得比目標質量更大、結構更穩固、速度調整更快。比如,一個忽轉忽停的大鐵球。沒錯,唐前輩能蹭倒人,就是因為相對於徒弟們的身體而言,他就是一個“大鐵球”。當然這不是說他的絕對體重大。單純靠體重,那就不是“功夫”了,而是他自身間架的沉實致密的程度,相當於一個大鐵球。所以,具備“蹭勁兒”,不是要學一種發力技巧,而是要琢磨和修煉如何把自己變成一個大鐵球。而修煉自身間架的程度靠什麼,就是靠練現在樁功。
這個改變自己的方法,就是形意拳的“功法”,也就是樁法,樁法訓練出來的結果,表現為一種身體的自然沉實致密,這就是形意拳的“功力”,也是把自己變成大鐵球的方法。內家拳把這種能力,稱為“鬆沉勁”,這是內家拳的一個基礎勁力。是形意拳能在一“蹭”之間放倒對手的資本,也是形意拳乃至所有內家拳致勝之本。由鬆沉勁開始,形意拳(或者其他內家拳)的練習者,身體會發生一係列改變,會具備若乾常人沒有的“性質”或者“能力”。
形意拳諺中,所謂的“功大不講理”的“功”,指的就是形意拳手身上的種種基礎勁力。這些勁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壓製對方的技巧。這種基礎性勁力是因為練功得法而自然生成的勁力,也稱為“自然勁”,而這個練功得法就是要練好練會樁功。為什麼叫自然勁呢?因為這些勁力,不是依靠某種發力模式形成的,更不是靠某種發力技巧製造出來的。不管你動、靜;用、不用,這些勁力就長在你身上,是一種客觀存在。如同肌肉有彈性、骨骼有硬度、視神經能感知光線,聽覺神經能捕捉聲音……不受你的外形、姿態、動作影響,所以我們稱之為“自然勁”,這個“自然勁”就要用樁功來練出來。
聽懂了沒?為什麼一直讓你練樁功,把現在的樁功練到了,功夫就到了,自然就懂了,彆再整天這兒啊那兒啊的不著調。”
“是,師傅,我明白了,我會認真練習後續的樁功,肯定不能再好高騖遠了。”再次聽到師傅詳細解說功法的原理和目標,大器歎服,乖乖的答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