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後,再次開會,認識到了現有的技術達不到,雙 25 太小,雙 28 太高,應該是雙 26,即最大使用馬赫數 2.6,靜升限 26 公裡。
結果,工作一段後發現,升限指標太高,發動機性能達不到,殲-9飛機的研製工作又可能擱淺。
這樣,一直磨蹭到了75年,又調整了指標,最大馬赫數 2.5-2.6,升限 23 公裡。
看看殲-9研製的這些年裡,具體指標就反複變化,而每次變化,都意味著推倒重來。
就在上級一直重視高空高速的時候,時代卻已經變了,西方開始研製的三代機,都把機動性作為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更有美國的戰鬥機黑手黨提出來能量機動理論。
現在,國民經濟在調整,殲-9一直都隻存在於紙上,這樣的一個項目,眼看已經要有下馬的風險了。
空軍重視高空高速,是因為對空軍來說,北方的蘇聯,一直都是最嚴重的威脅,蘇聯人的圖-22m逆火轟炸機,隨時都能帶著數噸的炸彈,超音速突防,一直飛到首都來。
蘇聯人給己方的壓力,那是最大的了。
所以,空軍的眼界,還沒有擴寬,沒有看到世界軍機的發展趨勢,但是現在,秦風卻能夠把這些大道理都說出來了。
“如果我們的項目指標改變一下,放低高空高速的要求,重點提高機動性,比如可以放寬靜穩定,大幅度地提高飛機的實戰性能,采用機腹進氣,提高大迎角的機動性,我相信,一定可以成為未來天空的王者。看美國人現在的f-16,就是這樣的布局。”
秦風的話,將宋老的思路也帶出來了,沒錯,看世界軍機研製的潮流,那就要看美國,而美國,完全按照戰機黑手黨的理論研製出來的,就是f-16!
“如果追求高空高速的話,我們兄弟單位沈飛已經在打造殲-8了,這個項目就足夠了,如果繼續研製一款指標相同又落後的戰機,是重複性的勞動,又是一種極大的浪費。”秦風說到這裡,看著宋老的臉色,心中也開始打退堂鼓了。
老天,我沒說錯話吧?
現在,雖然黨中央已經開始撥亂反正了,但是,畢竟剛剛經曆過一個可怕的年代,禍從口出的事,秦風見得太多了,現在,不得不小心起來了。
殲-8,其實就是殲-7的雙發放大版,是當時在技術條件不夠情況下的一種應急方案,現在,沈飛正在殲-8上發力,而己方的殲-9,如果繼續按照這種指標的話,的確是研製出來就落後啊。
隻不過,這些,涉及到了很多的問題,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啊!
想到這裡,宋老搖搖頭,這種事,自己是左右不了,隻能是儘力而為了。
現在,對秦風,宋老有了更大的好奇:“這些,你是怎麼知道的?”
試飛員,也算是空軍內部的人了,他的觀點,和主流的空軍觀點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