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是太難(2 / 2)

高遠察覺到孟仁平這一望,試著提議道“公子若想關懷二公子,不如從二公子所需入手?”

“公子書房裡什麼書籍都有,用於練字的臨貼,也是各個大家都有,還有筆墨紙硯,都是坤正閣所出。”高近也提出建議。

孟仁平聞言認真思考了下,而後覺得可行,對高近道“你去辦,明日一早便給二公子送去。”

近笑著領命。

高遠高近是從孟仁平很小的時候,便被商氏千挑萬選到孟仁平身邊陪伴著長大的,不僅了解孟仁平,對孟仁平自幼讀的書練的字,從初學到有所成,俱一清二楚,並作了歸類。

是故領命之後,高遠侍候孟仁平回寢屋歇下,高近則進了建豐院的書房,整理了初學者的書籍臨貼,以及孟仁平平日裡用到的筆墨紙硯,多多少少都拿了一些。

孟仁平所用之物,不管是文房四寶,還是其他,孟知度與商氏為人父母,都十分關心孟仁平此長子的需求,故而彆說孟仁平現在已有俸祿,還是在苦讀作學問之時,都不曾短過長子的銀兩。

除了月銀,夫妻倆私下的貼補才是維持長子高開支的九成來源。

因此,對於孟仁吉的困境,倘若孟仁吉本人不說,孟仁吉身邊侍候的人不說,諸如孟老太太與商氏等人又非真心關懷過,是不會有人知曉的,孟仁平更想不到。

因著他自出生,壓根就未曾短過銀兩,自然想不到孟仁吉會有此困境。

但孟十三想到了。

她入世的時候,也並非都能過上富足的日子,就說她那一回變成兒郎考科舉,未金榜題名之前,她不僅受過諸多白眼,也受過貧寒的苦。

也就是她成為現在的孟良辰,現今的日子方已不會為金銀所短,還是因著她主動展現出她的價值,讓孟府的所有主子都看到她的價值,因她的價值而給了她相應的賞賜。

這些賞賜,還是她在佛堂病倒,李壽給她送了一車藥材之後,才陸陸續續有的。

祖母的一匣子銀票,大伯母的一匣子首飾,祖父勒令父親把她生母的嫁妝鋪子莊子等歸還,說她已及笄,可以自己打理,讓父親把這些從繼母的手裡取回來,還到她手裡。

繼母雖百般不願,畢竟她親娘的鋪子莊子每年進益皆不少,但是祖父親口下達的命令,父親不敢違背,繼母更不敢說半個不字,於是很順利地儘數回到她手裡。

那時她也才知道,長達十年之久,繼母拿著生母鋪子莊子裡生生不息的進益,卻待原來的孟良辰那般苛刻,簡直無良到天誅地滅的地步。

更讓孟十三無語的,是原主。

放在私庫裡的那些嫁妝,雖因著原主想保有生母之物而發的誓言,在十年間隻剩下不能變賣的貴重死物,然生母還留下進益龐大的鋪子莊子,那都是原主將來出嫁的底氣,更是原主抬頭挺胸的倚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