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海洋當中,核潛艇隱藏的越深,那麼就不容易被他人察覺,冷不丁的冒出來,這誰能受得了?
吳長河聽著他的這句話,在一旁也解釋起來。
“核潛艇的下潛深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幾百米到一千米。”
“目前已知的核潛艇下潛深度,也就是一千兩百多米。”
“這已經是極限了,畢竟核潛艇如果想要下降,必然遭遇到大量的壓力,海洋的壓力可是很大的。”
“在海洋當中下潛一米,所受到的水壓,那都是常人無法意識到的。”
“而現在核潛艇下潛的深度,也遭遇到各種的挑戰,比如說外部材料的影響,又或者是換氣係統等等這些。”
吳長河他們這些院士不愧是專業的,對於核潛艇所遭受的這些壓力等,都解釋的非常清楚。
隻是他們不知道的,喬莊所設計出來的這款核潛艇到底能夠下潛多少米?目前來看已經下潛了三百米。
他們也同樣見識到了周圍不少的海洋生物。
目前來看他們沒有遭受到任何的缺氧,反而是一切正常,這本身就讓人非常詫異。
喬莊在這時也解釋道,“我的這款核潛艇究竟能夠下潛多少米?目前我們還是不清楚的。”
“隻能說,它處於實驗階段,但我覺得,下潛個兩千米沒什麼問題。”
“我們現在下潛了三百米能夠通過無延遲攝像頭清楚看到,外麵有著不少我們常見的蝦魚類,等等的海洋生活。”
眾人都看向了屏幕裡的畫麵,這的確是海洋,而且非常清晰,甚至還能夠看到鯊魚在捕食自己的獵物。
不得不說,這一架核潛艇甚至能夠成為觀光艇。
畢竟在這個核潛艇裡麵,可以無限暢玩。
“小莊,我現在很好奇的問一下,你的核潛艇,究竟是怎麼換氣的?
畢竟核潛艇目前兩大難題,一個是換氣,一個就是材料限製。”
“隻有材料突破材料更強,才能夠承受得住海洋裡的水壓,才能夠使得潛艇不會變形。”
吳長河問出這個問題,喬莊自然是簡單的回複了一句。
“很簡單,我的核潛艇所用的換氣係統比較先進。
而核潛艇的動力毫無疑問,自然就是核動力。”
“隻不過,我的核潛艇有一個優點,就是可以利用核潛艇不斷的吸收二氧化碳進行轉換,源源不斷的製造氧氣。”
喬莊所說的這個概念他們大概理解,但是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不得不承認,這個還是很牛的。
“其實大家就可以把這個空間想象成為一個小型的生態係統,能夠不斷的製造氧氣空氣能等能讓我們生活。”
“總之在這個核潛艇當中,大家肯定是不用擔心自己呼吸不了,導致窒息。”
說著,核潛艇繼續下潛,這裡的光已經變得非常微弱。
能夠從屏幕上麵清晰的看到這裡分布的大多數都是比較大的烏魚,或者是鯨魚。
繼續往下前進,下潛。
這裡的光已經沒有那麼的明亮,隱隱約約能夠看到一些大型的生物。
甚至還有一些發著光的甲殼生物。
這時,在屏幕當中,竟然出現了一頭醜陋的鯊魚,他們並沒有關注,核潛艇的下潛深度究竟為多少?
隻是這個鯊魚看上去真的很醜,長著一個長長的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