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我們推出幾倍速的版本,我們把大家連接的網絡區分開?”
陸恒感覺這樣不太好,研究員的意思他知道。
那就相當於發布1倍速、2倍速、3倍速甚至更高速度的腦機頭盔。
大腦反應慢的,隻能用1倍速,其他人需要用高倍數。
當然也可以不單獨推出更多頭盔,隻需要多一個選項功能,覺得自己腦子好,就選擇高倍速。
這種頭盔發布,陸恒覺得會引起很大爭議。
腦機頭盔會變成智商測試器,未來某人上班,彆人可能詢問,你腦機頭盔開的幾倍速?
說低了,人家可能看你的眼神就像是看笨蛋一樣...。
陸恒還是覺得都統一比較好。
實驗室的人開始討論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最終還是找到了折中辦法。
就和現在電腦的大型遊戲差不多,劃分出更多清晰度。
有的人電腦顯卡更好,或者處理器更好,就打開最高級彆畫麵,硬件不夠就開低級畫麵。
彆把問題歸結到每個人的大腦天賦上。
而是放在恒創的技術問題上,對外就宣稱,這是技術不夠成熟,無法做到百分百數據傳輸,因為每個人的大腦不同,有的人接收的數據更多有的少一些。
將來恒創集團會解決這些小問題,讓所有人擁有相同的體驗。
接下來幾天,陸恒陪著技術人員進行產品優化,借助了AI的能力,在使用頭盔時需要進行數據傳輸檢測。
陸恒專門看了下普通人使用和天才使用腦機頭盔的具體畫麵。
新版本腦機頭盔在普通人瀏覽網頁時,一些不必要的數據直接優化掉,隻傳輸最核心的信息畫麵。
他們看到的網頁,就是最直接的文字信息。
大腦速度快的天才,他們看到的網頁,就包含了各種詳細圖文。
當然普通人隻要停留更久,也能看到更清晰的畫麵,和天才看到的畫麵一樣。
還有觀看電影也類似,如果兩人一起看相同的畫麵,在同樣的時間內,普通人看到的畫麵,就是標清畫麵,輸入大腦的信息量更少。
天才在看到畫麵時第一眼就是超清畫麵。
這種優化在正常情況下其實是無法對比出來的,因為到時候不會有人一邊打開電腦屏幕觀看畫麵,一邊又腦機傳輸畫麵。
兩個人同時看一個網頁、視頻,比拚觀看速度的情況也幾乎不會發生。
畢竟在數據沒有互通的同時,兩個人腦海的畫麵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這種感覺隻有通過其他表現形式發現。
比如大家都在微博評論,一個人打字速度1秒鐘輸出幾千字,這肯定是天才,現實的1秒,他的感官裡其實過去了好幾秒。
另一個人一秒鐘就輸出幾十字,差距就體現出來了。
所以普通人最好彆和天才在網上吵架,因為壓根吵不過。
還有就是和人視頻,數據連接時,這種情況也會發生,遇到視頻的情況,隻能通過降低清晰度將普通人拉到更厲害的人一樣的水平。
最直觀的對比,其實還是在所有人一起玩的遊戲上。
大家都在同一個服務器內,在一個遊戲畫麵內。
天才將感受到更多信息,普通人隻能通過減少信息傳輸的方式,讓兩者處於同一水平線。
要不然又會發生一個人控製遊戲角色走出殘影,另一個人慢吞吞的情況。
總之將來因為數據接收量差異問題,會讓很多普通人出現落差感。
到時候就讓恒創集團抗下所有壓力,是恒創技術不到家,不是用戶太蠢。
大家忍耐忍耐,等到恒創研發出真正的量子芯片,將意識傳輸到服務器內,大家的感官就能夠統一了。
陸恒和其他研究員還發現,現在的技術,其實已經能夠實現虛擬現實。
隻不過真實度很低。
同時,如果要打造一個虛擬現實遊戲,現在的遊戲全部需要更新換代。
因為現在大家的體驗,其實是高維視角。
而真正的虛擬現實,是需要將自己的意識,代入到虛擬角色當中。
陸恒已經開始計劃打造一款遊戲。
新款腦機頭盔還需要多生產一些,有足夠多的貨才召開發布會。
陸恒準備趁著這段時間,乾脆研發一款真正的虛擬現實遊戲。
或者不叫遊戲,而是虛擬現實世界。
陸恒找到阿明,這件事準備交給他來辦。
他現在太忙了沒時間處理這些小項目。
阿明被陸恒召喚到辦公室,還以為是電競產業的其他事找他。
見麵就彙報最近電競產業發展情況,他又收購了幾家遊戲公司,最近在魔都收購了一家叫做眯哈遊的公司,他們做的是二次元手遊。
在運營競技遊戲比賽的同時,阿明也準備學習騰達,運營幾款遊戲。
目前還有一個開發手遊擼啊擼的計劃。
陸恒打斷道:“這些項目先停下來吧,不需要了。”
“未來是虛擬現實遊戲的時代!”
阿明驚訝道:“技術這麼快就突破了?”
陸恒把新型腦機頭盔的情況說了說,解釋道:“你待會就去找虛擬現實實驗室的人了解情況,我給你大概講講你要乾什麼。”
“我們需要打造一個虛擬現實世界,通過這個世界,讓虛擬世界從正常的互聯網時代進入虛擬現實時代。”
隨後陸恒開始給阿明講述虛擬現實世界到底該怎麼打造。
首先是創造一個類似3d遊戲的世界,這個遊戲世界和現實世界差不多。
最好是弄成一座城市,使用新款頭盔的用戶,首先是捏人。
先弄個虛擬角色,可以直接通過現實世界的個人照片,讓AI生成虛擬角色。
為了避免將來虛擬世界全都是奇形怪狀的生物,陸恒說道:“捏人就強製要求所有人按照現實長相生成吧,允許上調下調5%,不然肯定有些人捏人男的變成女的,或者變成未知生物。”
“打造的世界就按照一個小城市打造,將來進入虛擬世界後,他的感官不能再使用高維視角,而是直接接管虛擬角色的五感...。”
阿明笑道:“我懂了,就是一些射擊類遊戲的第一視角差不多吧。”
“是的,有點類似,這方麵我們可以借助AI進行數據優化,使用虛擬現實頭盔時,就像是意識附身到虛擬人物上一樣。”陸恒說道。
他先前體驗的是最簡單直接版本,將電腦網頁、視頻的數據,直接映射進大腦。
現在陸恒想更進一步,創造一個虛擬角色,讓這個虛擬角色去體驗這些數據,這樣更加容易讓普通人和天才的虛擬感官拉到一個水平線。
這也是陸恒才想到的,比如天才他能夠接收處理更多數據,那就把虛擬角色周邊環境弄的更複雜,真正的網頁數據、視頻數據等等,可以和正常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