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勢力都在想方設法悄悄研發更厲害的AI,一些科學家早已預料到可能出現的未知風險,聯合很多科學家發表聲明,希望能夠阻止這一切。
至少能夠延緩腳步,大家一起商議解決方法。
結果自然是人類之間的隔閡,種族、文化等等原因,壓根不可能實現。
隨後某保護傘公司率先讓AI失去控製,先是讓AI控製整個網絡,後來經過一番鬥爭,保護傘AI被消滅,但又出現更為危險的AI,它吸取教訓,甚至學會了隱藏。
這時候人類對AI已經開始警惕,可對力量的追求,完全無法阻止人類繼續培養AI。
最後開始失去控製,AI掌握了力量,甚至學會兵法,培養人類助手...。
視頻都是快速演進,就像是一部一百多分鐘的電影,現在剪輯濃縮成了五六分鐘。
關鍵是視頻真實度讓人毛骨悚然。
當第一個視頻結束,有大佬問道:“現在AI製造視頻聲音,已經到了隨意製造電影的地步了嗎?”
“是的,我沒有將技術發布出去,要不然整個文娛圈、影視行業全都會崩盤。”
“當然也是有計劃的,等到虛擬現實世界差不多成熟時,我會推出AI虛擬製造功能,讓人類提供想法,製造很多具有真實感官的虛擬現實世界。”
“虛擬現實世界想要實現也不是那麼簡單的,首先是畫麵上要有真實度或者具有想象力。”
“然後我們意識進入這種世界,其實會感覺很虛假,因為虛擬現實技術成熟,五感也會跟著接入虛擬現實世界。”
“我們還要調整很多數據,舉個例子,製造了一顆辣椒,那我們還得將辣椒的辣度等數據輸入虛擬世界服務器。”
“扯遠了,讓我們繼續看下一條未來可能...。”
緊接著陸恒又播放下一條視頻,有的很短,有的稍微長一些。
反正有各種各樣災難,一大部分是因為AI失控帶來的災難,另一部分是放棄AI,一個超強勢力毀滅大型AI之類的短片。
按照AI計算分析,人類是不可能放棄發展AI的,因為人本身就是複雜的生物,不可能思想統一。
用了一個多小時,陸恒差不多解釋了為什麼要機械飛升。
人工智能為什麼無法徹底控製。
即便芯片上安裝自毀裝置,最終肯定也會種種原因被繞開,畢竟AI的智能超出人類太多。
大佬們今天準備了三四個小時專門聽陸恒講述,平時他們的日程都是安排到每分鐘的...。
“繼續吧。”某大佬說道。
陸恒點點頭道:“目前AI還沒有脫離掌控的跡象,但必須警惕了,現在的小恒才發展兩年,可它已經可以破壞無數行業,給我們人類生活工作帶來翻天覆地變化。”
“我們認為目前最恰當的手段,就是讓人類也變成電子生命體,肉體其實是工具,以後隨時可以替換,可以替換肉體,也可以替換成機器人。”
“當然,解決AI危險,並不隻有機械飛升一種辦法,我們也可以想其他限製AI控製它們的手段。”
“隻不過恰好,我的關注點在機械飛升上,經過我的推演,人類有機會在幾十年內實現機械飛升,那還何必去找其他辦法呢,直接讓我們人類變成類似AI的電子生命體,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某大佬突然問道:“陸恒,你研究到哪一步了,機械飛升後,我們人類意識一定超越AI嗎?會不會我們變成電子生命,在芯片中保持意識清醒,但最後卻被AI囚禁?”
“還是說我們人人都變成AI一樣的超級生命體,那世界豈不是亂套了。”
大佬們可不是隻接觸陸恒,還和很多專家智囊接觸。
他們也會提出很多意見。
比如某專家就說過,有可能意識上傳,以後人類會形成集體意識。
大家的記憶都會並聯了...。
陸恒不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未來隻有一個超級電子生命體,他是為自己準備的,但現在肯定要給出答案。
“人人變成AI那樣的生命體不太現實,我們目前的目標是先實現人體活體冷凍,然後實現虛擬現實世界搭建,為人類準備好電子環境的身體也就是量子芯片。”
“數據上傳,需要幾個步驟,其中之一是掃描人體數據,包括基因數據,大腦神經元數據等等。”
“直接複製應該是隻能複製一段沒有靈魂或者思想的獨立記憶庫。”
“具體怎麼解決意識和靈魂問題,我們目前的想法是依靠量子芯片的特殊現象,物理意義上的模仿神經元。”
“當然也會嘗試編程方式實現人類身體電子化,無數生物學家,目前就在做人體數據電子化。”
“一些軟件工程師,也在嘗試在電腦裡搭建超級數據庫,作為虛擬現實電子世界的宇宙根基。”陸恒說道。
說了一大堆,答案其實就是沒確定答案,還需要研究。
大佬也沒有繼續窮追不舍,非要問出個編造的答案。
隻是因為種種未知風險,對項目的關注監管程度,肯定要再次提升好幾個檔次。
陸恒繼續介紹項目具體進行到哪一步。
量子芯片目前取得的成果是項目主體完成,方案全部敲定,就等著建設。
人體冷凍方麵,主要是安撫快要生老病死的人,必須重點研究,當然研究人體數據,為了掃描數據做準備,也需要提前解析人類數據。
這方麵除了用到基因編輯的新技術外,還有其他技術的相應升級。
比如基因檢測,這是為了未來克隆身體做準備,還有電子掃描,AI蛋白質結構建模推演等等亂七八糟的分支。
可以說整個機械飛升項目完成,在很多技術方向上,都會取得巨大突破。
“今天要重點講解量子芯片方案,因為這個方案最終結果非常關鍵!”
“舉個例子,我們生物研究上,有很多新型生物微觀結構需要研究,計算出相關規律,基因數據的整合計算也需要大量計算,但正常最先進的芯片計算,那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可有了量子芯片,或者說量子計算機,一切計算就變得相當簡單了,我們現在的目標是讓這個項目計劃製造的設備,能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內完成當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需要10的100次方年才能完成的計算任務。”
“除了生物學上的計算,科學研發上的也很多,包括程序設計,虛擬現實宇宙搭建,設計新的機器人等等,最關鍵的還是我們人類需要的意識上傳,讓靈魂進入電子設備,必須用上量子糾纏,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