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9章(2 / 2)

紅色莫斯科 塗抹記憶 6314 字 2個月前

“什麼,你們在對華沙城實施空投?”克日什托夫滿臉震驚地問:“這段時間在華沙城內空投物資的飛機,是你們派出的?”

“沒錯,是我們派出的。”羅科索夫斯基給了對方一個肯定的答複後,反問道:“克日什托夫同誌,有什麼不對勁嗎?”

“自從空中出現了空投物資的飛機後,就有傳聞說,這是英國人派來給我們空投物資的飛機,他們並沒有拋棄我們。”克日什托夫說道:“可惜這些空投的物資,大多數都落入了德國人的防區,我們獲得的物資非常少。”

對於克日什托夫的這種說法,馬利寧苦笑著說:“沒辦法,克日什托夫同誌,我們也想把所有的空投物資投送到你們所控製的區域。但是不行啊,到目前為止,城裡領導起義的克拉約夫軍指揮官,都沒有和我們進行過任何形式的聯係,以至於我們對城裡的情況一無所知。你覺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能將物資準確地投送到你們控製的區域嗎?”

克日什托夫等馬利寧說完,沉思了片刻,隨後搖著頭說:“不行。說實話,都目前為止,恐怕就連布爾將軍都搞不清楚,我們控製的區域究竟有多大。”

“光是空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羅科索夫斯基說道:“所以我們打算派部隊渡河進入華沙的西部,與德國人直接作戰。但令人遺憾的是,德國人為了自保,已經將維斯瓦河上的所有橋梁都炸毀了,我們的部隊要過河,就隻能依靠渡河器材渡過維斯瓦河,進入華沙的西麵。但我們當前要搞清楚的是,德國人在哪個位置的防禦最薄弱。”

“元帥同誌,能讓我看看你們的地圖嗎?”

羅科索夫斯基遲疑了片刻,最後還是同意了克日什托夫的請求,示意他可以使用自己的地圖,講解該在哪個地段渡河。

克日什托夫來到桌邊,盯著地圖看了一陣後,抬頭對羅科索夫斯基說:“元帥同誌,瓦津基大橋已經被德國人炸毀了,不過這段河流的水流平緩,非常利於渡河。渡河部隊可以在瓦津基宮附近登陸,這裡有我們的一支300人的部隊防守,隻要與他們彙合後,他們就能指引你們的部隊向著德軍防禦縱深推進……

隻要向西到達了貝爾維德爾宮,這裡的地形比較高,你們就能在這裡建立一個火力支撐點,哪怕德國人對你們實施猛烈的攻擊,我相信你們的部隊也能堅決地擋住。”

聽到克日什托夫這麼說,羅科索夫斯基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卻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

而馬利寧見羅科索夫斯基不說話,便主動問克日什托夫:“克日什托夫同誌,你真的確定在瓦津基宮附近,有你們的人堅守?”

“是的,元帥同誌,我可以向您保證。”可能是擔心羅科索夫斯基不相信自己的話,克日什托夫還向羅科索夫斯基做保證:“起義爆發後不久,就有大概八百人進駐了瓦津基宮附近,本來是準備接應你們的部隊進城的。但沒想到克拉約夫軍的指揮官,覺得就算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們也能解決掉城裡的德國人,於是便叫瓦津基宮裡的守軍抽走了一半。”

雖說克日什托夫言之鑿鑿,說在瓦津基宮這裡有一支三百人的部隊,但羅科索夫斯基的心裡卻在犯滴咕:這裡真的有可用接應我軍過河的部隊嗎?

羅科索夫斯基還沒表態呢,貝林格就沉不住氣了:“元帥同誌,既然克日什托夫說在瓦津基宮附近,有我們的人接應,那我們應該把主攻方向改為瓦津基宮一帶。”

“貝林格將軍,”馬利寧開口問道:“不知你手裡的渡河器材,一次能將多少部隊渡到河的對麵去?”

聽到馬利寧的質疑,貝林格想了想,隨後回答說:“參謀長同誌,我集團軍現有的渡河器材,一次能將兩個營送到維斯瓦河的左岸地區。”

羅科索夫斯基見貝林格求戰心切,也不好掃對方的興,便對他說:“貝林格將軍,假如我現在給你下達命令,讓你的部隊儘快奪取華沙城的西部,你們多長時間能投入戰鬥?”

“兩個小時,元帥同誌。”貝林格自信地回答說:“最多隻要兩個小時,我的部隊就可以渡河,迅速地趕往瓦津基宮,與堅守在那裡的起義軍彙合。”

聽完貝林格的答複,羅科索夫斯基點了點頭,衝著對方說:“貝林格將軍,看來你的準備很充分啊。既然是這樣,那你立即返回司令部,做好出擊的準備。”

貝林格聽後,頓時喜出望外,他心裡清楚,這就是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立即迫不及待地說:“元帥同誌,允許我回部隊嗎?我想讓指戰員們提前做好出擊的準備。”

“去吧,貝林格將軍。”羅科索夫斯基說這話時,看了一眼站在旁邊的克日什托夫,補充道:“你把克日什托夫同誌也帶上,他對華沙的情況熟悉,沒準還能幫上你的忙。”

等貝林格帶著克日什托夫離開後,馬利寧來到了羅科索夫斯基的身邊,皺著眉頭說:“元帥同誌,我心裡怎麼有點不踏實。莫非這位克日什托夫同誌有問題?”

羅科索夫斯基扭頭望著馬利寧,表情嚴肅地說:“參謀長,我也有和你一樣的感覺,覺得這位克日什托夫來的時間段未免太巧了,正好是我們準備向華沙發起新一輪進攻前。我甚至還在擔心,他根本不是什麼柳多夫軍的人,而是克拉約夫軍或者德軍派出的間諜。”

“那我們是不是立即派人把他抓起來。”馬利寧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假如他真的是德國人派來的,恐怕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

“不行,目前我們隻是猜測,怎麼能隨便抓人呢。”羅科索夫斯基否決了馬利寧的提議:“若他真的是德國人派來的,把他抓起來倒是無可厚非。可他要真的是我們的同誌,我們如此魯莽的行為,有可能會傷了友軍同誌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