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9章(2 / 2)

紅色莫斯科 塗抹記憶 6899 字 2個月前

“這種運輸型號的氣墊船,有自衛能力嗎?”

“額,沒有。”

“沒有自衛能力,那就不好辦了。”羅科索夫斯基皺著眉頭說:“假如在運輸過程中,遭到了德軍的攻擊,不是要損失慘重麼。”

“司令員同誌的話,讓我想起了以前部隊裡裝備的T-26坦克。”馬利寧接口說道:“這種輕型坦克的機動力令人瞠目結舌,但如果在戰場上作戰,卻基本是德軍坦克的靶子。索科夫同誌,你說的運輸型氣墊船,就和以前的T-26輕型坦克差不多。如果沒有自衛能力,上了戰場就是敵人攻擊的靶子。”

“大將同誌,方麵軍參謀長同誌。”索科夫見兩人誤會了,趕緊解釋說:“雖然運輸型的氣墊船沒有自衛能力,但另外還有一種戰鬥型氣墊船,可以起到護航的作用。”

“哦,還有一種戰鬥型的氣墊船。”馬利寧好奇地問:“是什麼樣子的?”

“戰鬥型氣墊船上,裝備有雙聯的14.5毫米高射機槍。”索科夫解釋說:“既可以用來打飛機,也能進行平射。運輸物資時,可以擔任護航任務;但用來突破敵人的河防陣地時,又可以為運輸船提供火力支援。”

羅科索夫斯基聽後,沉默了一會兒,隨口開口說道:“我覺得戰鬥型氣墊船上安裝14.5毫米高射機槍,有點不合適。”

“司令員同誌,”馬利寧聽羅科索夫斯基這麼說,忍不住好奇地問:“為什麼呢?”

“因為我軍的武器裝備序列中還存在12.7毫米這一口徑,兩者的作戰功能有重疊,雖然14.5毫米機槍威力更大,不過兩者的射程相差不大。”羅科索夫斯基解釋說:“在穿甲方麵,14.5毫米機槍根本打不穿德軍坦克的側麵裝甲。與其用它,還不如直接上20毫米的小口徑炮,這一口徑的彈藥已經具備麵殺傷能力,其作戰效力遠超機槍彈,因為彈頭更大,所以裡麵可以玩更多花樣。不管是射程、威力、穿甲厚度都比14.5毫米彈要大得多,在重量和彈藥的攜帶量方麵,卻相差不大。

而作為步兵的支援武器,14.5毫米機槍重量再輕,也比普通機槍重太多,所以我還是建議用12.7毫米機槍,不光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同時造價還更低。”

聽完羅科索夫斯基的發言,索科夫點了點頭,說道:“大將同誌,等彆爾金上校來了之後,我會把您的意思轉達給他,讓他們對戰鬥型氣墊船所攜帶的武器進行改進。”

“對了,大將同誌。”索科夫忽然想起羅科索夫斯基急著把自己召來,肯定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連忙問道:“您把我召到司令部,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嗎?”

“沒錯,米沙。”羅科索夫斯基點了點頭,肯定地說:“我把你召到這裡來,的確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索科夫沒有說話,隻是望著羅科索夫斯基,靜靜地等待對方說出召喚自己的目的。

“一兩個月前,烏克蘭第二方麵軍的參謀長紮哈羅夫將軍,是不是曾經問過你盟軍開辟第二戰場的事情?”

“沒錯,的確有這件事。”

“當時你告訴他,說盟軍最有可能實施登陸的地方,是在法國北麵的諾曼底。”羅科索夫斯基繼續問道:“有這事嗎?”

“有啊。”索科夫聽羅科索夫斯基忽然問起此事,心裡不禁一陣發毛,暗說不會因為自己這隻小蝴蝶的出現,就改變了原來真實的曆史,使盟軍不打算在諾曼底登陸了吧?出於這樣的考慮,他戰戰兢兢地問:“大將同誌,出什麼問題了嗎?”

“我聽說你的方案當時被紮哈羅夫報上去之後,總參謀部的人都不以為然,以為你過於想當然了,不從航程短的加來發起進攻,卻偏偏從路途遙遠的諾曼底進攻,如果是正常人,根本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馬利寧並不知道此事,聽羅科索夫斯基如此說,忍不住問道:“司令員同誌,那索科夫的說法是正確還是錯誤呢?”

羅科索夫斯基並沒有立即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馬利寧:“參謀長同誌,我們所指定的作戰計劃,在上報給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之後,不也被否決了麼。好在有朱可夫幫忙,我再向最高統帥本人據理力爭,才有了今天的巴格拉季昂行動。”

聽羅科索夫斯基這麼說,馬利寧頓時明白了他的意圖:“司令員同誌,我明白你的意思。索科夫分析的結果,雖然和總參謀部分析的結果截然相反,但他的判斷卻是正確的,我理解得正確嗎?”

“沒錯,你的理解完全正確。”

索科夫聽著羅科索夫斯基和馬利寧之間的對話,才明白自己又想多了,諾曼底登陸是載入史冊的經典戰役,哪裡會輕易地被改變。他心裡暗鬆一口氣之後,試探地問:“大將同誌,這麼說,盟軍真的打算在諾曼底登陸嗎?”

“米沙,自信點。”羅科索夫斯基笑著說:“盟軍不是打算在諾曼底登陸,而是已經在諾曼底地區發起了登陸作戰。估計最遲到明天中午,我們就能知道盟軍的登陸是否取得成功。”

“既然盟軍是和真實的曆史一樣,在諾曼底實施的登陸作戰,那麼登陸成功肯定是跑不了的。”索科夫心裡這麼想著,但嘴上卻在說:“如果盟軍登陸成功,也不知道德國人是否會從東線抽調兵力,去增援諾曼底的守軍。”

“米沙,那你說說,盟軍的登陸作戰能成功嗎?”

“大將同誌,”索科夫在腦子裡組織了一下詞彙後,字斟句酌地說:“如果盟軍在進攻前的欺騙行動有效的話,那麼德軍就會將防禦重點放在加來地區,而諾曼底地區的防禦,就會顯得相對薄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登陸成功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索科夫在談自己的看法時,有意用了不確定的語氣,以掩飾他知道這場戰役結果的事實。

羅科索夫斯基果然被他瞞過了,相反還饒有興趣地說:“米沙,盟軍已經在諾曼底地區展開了進攻。等到明天中午,我們就能知道你的判斷是否準確了。”

但馬利寧卻在一旁潑了冷水:“盟軍方麵會在短時間內,向我們通報他們在諾曼底登陸的戰報嗎?”

“我想應該可以吧。”羅科索夫斯基說道:“最遲明天中午就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