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戰地記者(下)(1 / 2)

紅色莫斯科 塗抹記憶 5148 字 2個月前

“師長同誌,我來給您介紹一下。”阿尼西莫夫指著其中一位留著絡腮胡子的中年人說:“這是《消息報》的主編雷紮科夫同誌;他旁邊的是記者阿夫多寧。”停頓了片刻,他又向兩位新聞工作者介紹索科夫,“這就是我們師長索科夫上校。”

“您好,雷紮科夫主編!您好,阿夫多寧同誌!”索科夫伸手和兩名新聞工作者握手後,用友好的語氣說道:“我代表近衛師的全體指戰員歡迎你們的到來!”

趁著雷紮科夫他們和西多林、伊萬諾夫握手時,阿尼西莫夫湊近索科夫的耳邊,低聲地說:“師長同誌,據可靠消息,原來大本營是準備派《紅星報》的記者來采訪您,誰知臨出發前,卻換成了《消息報》的主編和記者,看來上級很重視您啊!”

和阿尼西莫夫滿臉洋溢著喜悅相比,索科夫表現得卻很淡定,他根本搞不清《紅星報》和《消息報》哪家報刊的知名度更高。他以為隻有兩名新聞工作者,正準備吩咐人為他們準備茶水時,忽然從外麵又闖進一名穿著軍便服,脖子上挎著一部相機的年輕姑娘。

見到這位姑娘的出現,阿尼西莫夫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對索科夫說:“師長同誌,這位是攝影記者科帕洛娃,她今天冒著生命危險,到前沿拍攝了不少的照片。”

一名年輕的女攝影記者能出現在這裡,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索科夫連忙朝對方伸出手,微笑著說:“您好,科帕洛娃同誌,很高興見到您!”

誰知科帕洛娃聽到索科夫這麼說,臉上的笑容卻僵硬在臉上,過了好一陣,她才伸手拉住了索科夫的手,乾巴巴地說了一句:“您好,上校同誌,很高興見到您!”

“請吧,科帕洛娃同誌。”阿尼西莫夫伸手對科帕洛娃做了一個請的姿勢,笑著說道:“在外麵走了幾個小時,你一定又累又渴,快點坐下喝杯熱茶吧。”說完,他帶頭朝坐了不少人的方桌走去。

索科夫和科帕洛娃並肩朝桌子走去時,忽然聽到身邊的女攝影記者低聲地說了一句:“米沙,我恨你!”

聽到這句近乎耳語的話,索科夫一下就傻眼了:自己好像和這位女攝影記者從來沒見過麵,她為什麼會說出這句話呢?還有,她為什麼要叫自己米沙,難道自己以前就認識她嗎?

帶著疑問,索科夫來到桌邊坐下,衝著雷紮科夫笑了笑,說道:“剛剛和司令員同誌通話時,他還提到了你們,說你們應該在三個小時前就到達師部。見你們遲遲不出現,還擔心發生了什麼意外,我們已經安排了部隊準備去搜尋你們的下落呢。”

說完這話,索科夫想起應該給崔可夫報個平安,同時撤銷給謝廖沙的搜尋任務。他扭頭對西多林說:“參謀長,既然雷紮科夫同誌他們已經安全地到達了師部,那麼讓謝廖沙連進行搜索的任務,就可以取消了。另外,再給司令員打個電話,把記者同誌們到達的好消息通知他。”

“索科夫上校,”當西多林起身去打電話時,雷紮科夫開口問道:“到了馬馬耶夫崗之後,我們跟著阿尼西莫夫政委到各處去轉了轉,所以才會耽誤這麼長的時間。我有個問題想問問您,您能給我一個答案嗎?”

索科夫望著麵無表情的雷紮科夫,心想對方的表情可不像在提問,更像是在審問自己。他努力保持著臉上的笑容,點點頭,說道:“雷紮科夫同誌,有什麼問題,您就儘管問吧。”

“雖然我是第一次到斯大林格勒來,但卻很清楚馬馬耶夫崗是全城的製高點,一旦敵人占領這裡,他們就能用炮火轟擊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以及封鎖伏爾加河上的運輸線。”雷紮科夫冷冰冰地問:“我說得對嗎,上校同誌?”

“你說得沒錯,一旦馬馬耶夫崗被敵人占領,他們除了可以在山頂架上火炮,轟擊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和封鎖伏爾加河航線,甚至還能以這裡為進攻出發點,去奪取我們身後的渡口,切斷城市與外界的聯係。”對於雷紮科夫提出的問題,索科夫給予了肯定的回答:“因此,我們正在儘自己一切的力量,來保衛馬馬耶夫崗。”

“是嗎?!”聽到索科夫的回答,雷紮科夫冷笑了一聲,說道:“可我看卻不太像。據我今天所見,麵朝敵人方向的山坡上,除了彈坑和屍體外,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防禦陣地。我想問問您,上校同誌,你們就是這樣來保衛馬馬耶夫崗的嗎?”

雖然雷紮科夫說話時,並沒有拍桌子瞪眼,但他的這番話,還是讓伊萬諾夫等人臉上露出了尷尬的表情。而索科夫隻是淡淡一笑,不卑不亢地說:“雷紮科夫同誌,攻擊城市的德軍擁有強大的炮兵和空軍,我們在正麵陣地建立的任何防禦工事,在他們的炮擊和轟炸下,都會被摧毀。我作為一名指揮員,沒有權利讓自己的戰士,待在這裡的工事裡等死。”

“上校同誌,您錯了。”雷紮科夫不依不饒地說:“為了保衛偉大的蘇維埃祖國,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這也是值得的。我想每一個堅守斯大林格勒的戰士,應該都懂得這一點。”

“您說得沒錯,雷紮科夫同誌。”索科夫竭力用平穩的語氣說道:“我相信戰士們為了保衛祖國、保衛斯大林格勒,願意付出自己的青春、鮮血,甚至是寶貴的生命。但我們做指揮員的,不應該讓戰士們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看到兩人劍拔弩張,隨時有吵起來的可能,阿尼西莫夫連忙出來打圓場:“師長、雷紮科夫同誌,你們都不要激動,有話慢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