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戰友歸來(2 / 2)

紅色莫斯科 塗抹記憶 6239 字 2個月前

“師長同誌,”沙姆裡赫聽到索科夫的這道命令,沒有立即答應下來,而是謹慎地問:“組建這樣的小分隊,有什麼用處嗎?”

“我打算在天黑以後,向敵後派出幾支小分隊,去襲擊敵人的交通線、倉庫、指揮部和兵營,打亂敵人的進攻部署,使他們無法按照原來的計劃對我們發起進攻。”索科夫對著話筒說道:“另外四支部隊都是從各團抽調的,考慮到你們營的戰鬥力強悍,所以經過師部的研究,決定從你們那裡也抽調人員組成小分隊。”

搞清楚索科夫抽調人手的原因後,沙姆裡赫連忙回答說:“明白了,師長同誌,我立即抽調人手組建小分隊。”

……

天黑以後,五支小分隊借助夜色的掩護,離開了馬馬耶夫崗,朝著敵人的後方前進。

向敵人的後方派遣小分隊,對索科夫和西多林來說,都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但伊萬諾夫卻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因此他顯得格外緊張。不時地問索科夫:“師長同誌,這些部隊能安全地通過敵人的防線嗎?”

“師長同誌,小分隊在通過敵人的防線後,會首先攻擊什麼目標呢?”

伊萬諾夫一連串的問題,問得索科夫有些哭笑不得。但他還是耐著性子,向伊萬諾夫解釋說:“放心吧,副師長同誌,我的部隊曾不止一次深入敵後,給敵人造成了不少的困擾,我相信今天派出的部隊,也同樣能擾亂敵人的後方。”

兩人正說著話,謝廖沙忽然從外麵急匆匆地走了進來。索科夫看到謝廖沙連報告都還喊,便直接闖了進來,有些不悅地問:“謝廖沙中尉,有什麼事情嗎?”

“師長同誌,”謝廖沙滿臉喜色地說道:“你也許猜不到,是誰來了。”

索科夫了解謝廖沙,如果是一般的上級領導來了,肯定不會如此興奮,便好奇的問:“謝廖沙,是誰來了?”

謝廖沙笑而不答,而是轉身衝著門口說道:“進來吧!”

他的聲音剛落,就從門外走進來一名風塵仆仆的軍官。軍官來到了西多林的麵前,把手舉到了鋼盔旁,說道:“您好,參謀長同誌。中尉格裡薩向您報告,我成功地從敵後回來了。”他說話時,對索科夫視而不見;說完後,卻把目光停留在伊萬諾夫的身上,“參謀長同誌,這位指揮員是……?”

“這位是我們的副師長伊萬諾夫上校。”索科夫見剛回來的格裡薩居然不理睬自己,心裡難免有點生氣:“格裡薩中尉,我不是命令你留在卡拉奇麼,你怎麼又回來了?”

“旅長同誌,”格裡薩一臉茫然地望著索科夫,用以前的職務稱呼他說:“不是您帶著我們離開卡拉奇,又連續衝破敵人的幾道防線,才回到馬馬耶夫崗的嗎?”

“我帶你們離開卡拉奇,又衝破了敵人的幾道防線?”索科夫聽格裡薩這麼說,同樣困惑不解地問道:“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情啊?”

“就是不久前發生的事情啊。”格裡薩有些不知所措地說道:“您陪著我們來到了山腳下,說您還有彆的事情,讓我帶著戰士們先進坑道,您一會兒就來。沒想到您動作還挺快,居然比我還先到指揮部。”

“謝廖沙中尉!”沒等索科夫問點什麼,西多林忽然衝著謝廖沙說道:“這裡沒你什麼事兒了,你先去出去吧。”

謝廖沙聽到西多林下達的命令,雖說心有不甘,但有不敢違抗命令,隻能苦笑著點了點頭,轉身走出了指揮部。

西多林等謝廖沙一走出指揮部,便壓低聲音問格裡薩:“中尉同誌,你說是師長親自帶你們離開的卡拉奇,對嗎?”剛說到這裡,他忽然意識到格裡薩可能還不知道索科夫如今已經是師長的事情,便補充了一句,“如今旅長已經晉級為近衛師師長了。”

得知索科夫當了師長,格裡薩的臉上露出了喜悅的表情。但他很快就收斂了笑容,一本正經地回答西多林提出的問題:“是的,是師長和另外一個奇怪的人,帶著我們這支小部隊離開了卡拉奇,並穿過了敵人的防線,順利地回到了這裡。”

“真是活見鬼,怎麼格裡薩也見到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索科夫的心裡在暗暗地想:“先是阿西婭、現在是格裡薩,都在不同的地點見到了自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西多林和伊萬諾夫兩人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震驚。同時,兩人的心裡都不約而同地想:“真是見鬼了,師長明明就和我們在一起,怎麼阿西婭和格裡薩中尉都說他們在不同的地方見到了師長呢?”

“中尉同誌,”為了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索科夫板著臉問格裡薩:“另外一個奇怪的人,是不是戴著藍色麵罩,穿著一套藍色緊身服,背著一麵圓形的盾牌。”他用手朝自己的胸口指了指,“他的衣服這裡是不是還有一個巨大的五角星?”

“沒錯,師長同誌。”格裡薩從眾人的表情來看,猜到自己遇到的人,也許不是真正的師長,因此麵對索科夫的問題,他如實地回答說:“那人雖然也說俄語,可是語調比較生硬,看樣子可能是外國人。”

“師長同誌!”伊萬諾夫有些按耐不住地問:“先是阿西婭,接著又是格裡薩,他們都看到那個和您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以及那個不明身份的神秘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副師長同誌,我和您一樣,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索科夫清楚此刻不能再用什麼保密級彆的理由,來搪塞麵前的兩人了,隻能如實地回答說:“我也想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