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冒險渡河(2 / 2)

紅色莫斯科 塗抹記憶 5649 字 3個月前

“放心吧,師長同誌。”西多林向索科夫保證說:“我一定會讓近衛第41師的戰友們,順利地登上北崗陣地。”說完這些後,他停頓了片刻,又接著問,“師長同誌,我想問問,近衛師的戰士們登陸之後,把他們安置在什麼地方?”

索科夫以前計算過,南北兩個山崗的坑道工事,容納六千人已經是極限了,這次一下就來了八千人,如果把他們都塞進坑道,沒準會引發窒息事件。因此他在思索一陣後,回答說:“坑道裡的空間有限,恐怕無法一次性容納那麼多的部隊。按照我們昨天的作戰部署,近衛第122和124團作為第一梯隊,首先展開對敵人進攻,而第二梯隊由近衛第125團組成。我看,就讓125團入住坑道,擔任進攻的兩個團,就部署在南崗東麵的開闊地上。”

步兵旅到處進駐馬馬耶夫崗時,就在南崗的東麵空地上駐紮過很長的時間,因此西多林對索科夫的這種說法沒有反對,而是點了點頭,說道:“好吧,師長同誌。等近衛師的戰士們登岸之後,我就派警衛營去安頓他們。”

彆爾金聽到這裡,忍不住問了一句:“師長同誌,如今天冷了,特彆是晚上的氣溫更低,讓戰士們待在開闊地上,會不會出現凍傷的情況啊?一旦出現大麵積的凍傷,恐怕在明天的進攻戰鬥中,部隊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

彆爾金的話給索科夫提了個醒,讓他想起前世在莫斯科做生意時,所在的市場就曾經推行過007政策,要求商戶一天24小時,一周7天,一個月四周,必須全天候地開門營業。當時也是十月,由於沒有暖氣,白天還無所謂,到了晚上,那些在路邊擺攤的商戶,就曾經出現過不少凍傷,以至於第二天一周,就有醫院的救護車,來救治那些被凍傷的商戶。

為了避免類似的事件重演,索科夫思索了良久,然後問西多林:“參謀長,我們的倉庫裡還有帳篷嗎?”

“有的,”西多林點著頭說:“容納五六千人的帳篷倒是有,不過我擔心天亮之後,擺放帳篷的地方會被敵人的偵察機發現,到時要引來轟炸就麻煩了。”

“在南崗的東麵布置帳篷,隻是為了讓近衛師的戰士,在晚上不至於被凍傷。”索科夫對西多林說道:“至於明天白天,敵人的注意力會被我們的反擊所吸引,根本顧不得我們所搭設的帳篷。”

“那我立即安排人手,把帳篷都搬出來。”西多林也是個聰明人,雖然索科夫沒有明說,但他也知道該怎麼辦了:“等天一黑,就讓警衛營的戰士在空地上搭設帳篷,以便近衛師的戰士可以找到合適的地方,渡過寒冷的夜晚。”

天黑之後,索科夫帶著彆爾金來到了山崗頂部的觀察所,舉起望遠鏡朝著伏爾加河的上遊望去,想看清楚伊萬諾夫的船隊是否出發了。然後由於天色太暗,能見度有限,他根本什麼都看不清。

不知過了多久,從德軍的防區方向忽然冒出了一片紅光,站在一旁的彆爾金驚呼道:“師長同誌,敵人開始炮擊了!”他說完這幾句話,又衝著炮兵觀測員喊道,“觀測員同誌,快點測出敵人炮兵的位置,然後呼叫東岸的炮火進行壓製。”

彆爾金在忙碌時,索科夫根本沒有朝敵人的炮兵陣地的方向看一眼,他舉著望遠鏡目不轉睛地望向伏爾加河上遊,希望能發現順河而下的船隊,可惜依舊是什麼都看不到。

過了好一陣,索科夫看到一團火光,他很快就看清楚,原來是一艘駁船被敵人的炮火命中了,船頭堆著的物資在熊熊燃燒。雖然周圍沒有看到什麼人影,但索科夫的心還是像被什麼猛地揪了一把似的,他擔心有炮彈擊穿了甲板,給待在船艙裡戰士造成傷亡。

借助那團火光,索科夫看到駁船的四周不時有一根根衝天而起的水柱,但由於天色太暗,德軍炮兵的射擊精度大大折扣,除了那艘不走運的駁船外,他們就沒有再擊中任何目標。

東岸的炮聲響了起來,除了加農炮、榴彈炮,炮兵司令員甚至還動用了火箭炮。索科夫看到一枚又一枚火箭彈拖著長長的焰尾,從自己的頭頂飛過,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後,一頭紮進了正在炮擊的德軍炮兵陣地,把那裡變成了一片火海。幾分鐘過後,遭到蘇軍炮火打擊的德軍炮兵陣地,便徹底啞巴了。

看到敵人的炮擊停止,索科夫吐出一口濁氣,如釋重負地說:“謝天謝地,敵人的炮火被我軍壓製住,看樣子伊萬諾夫上校能帶著部隊順利地登岸。”

彆爾金也看到那艘燃燒著的駁船,憂心忡忡地說:“師長同誌,你瞧瞧那艘駁船,火勢一直沒有減弱,難道說船上的戰士都犧牲了?”

“見鬼,敵人的炮擊都停止了,怎麼還沒有看到有人出來救火啊!”對彆爾金的說法,索科夫的心裡也有同感。照理說,敵人的炮擊已經停止了,躲在船艙裡的戰士們,就應該出來救火了,然而被火光照亮的甲板上,卻連一個人影都沒有,莫非船上的戰士都犧牲了?

這個想法剛冒出來,就被索科夫否決了,一艘駁船能裝上千人,而從那艘船受損的情況看,充其量隻挨了兩三發炮彈,怎麼可能把船上的人都炸死呢?一定是出口被火封住了,導致船艙裡的戰士無法出來救火。

想到這裡,他對彆爾金說:“我看可能是入口處也著火了,使躲在船艙裡的戰士們無法出來救火。可惜我們這裡離得太遠了,就算想幫他們一把都做不到。隻希望上帝保佑,能讓這艘駁船有更多的人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