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接防(下)(2 / 2)

紅色莫斯科 塗抹記憶 5824 字 2個月前

阿斯凱爾並沒有因古察科夫的咄咄逼人而發火,而是相當配合地從口袋裡掏出了軍人證,遞給了古察科夫,並客氣地說:“中尉同誌,這是我的軍人證。”

古察科夫在盤問阿斯凱爾時,索科夫在心裡暗想:雖說自己把古察科夫降為了下士,但他還依舊佩戴著中尉的軍銜,以至於不知情的人都以為他還是中尉呢。看來等回到馬馬耶夫崗以後,還是應該讓他換上下士的軍銜,免得彆人再搞錯。

檢查完證件後,古察科夫扭頭對身後的索科夫說:“旅長同誌,沒有問題,是自己人。”

索科夫走上前,接過古察科夫手裡的軍人證,隨手翻看了一下,便遞還給阿斯凱爾,用友好地語氣說道:“您好,阿斯凱爾上尉。不知您來到我的陣地上,有什麼事情嗎?”

“是這樣的,中校同誌。”由於在戰場上,為了防止暴露目標,阿斯凱爾並沒有向索科夫敬禮,而是挺直身體回答說:“我是奉師長科羅戈茨基上校的命令,前來與你們聯絡的。師長讓我轉告您,我們師正在向這裡運動,大概三個小時之後,就能到達河邊。他想請您在我們到來之前,暫時不要放棄這個陣地。”

“阿斯凱爾上尉,”索科夫用手朝正在山坡南北兩側忙碌的指戰員,用調侃地語氣說道:“難道您沒有看到,我們的指戰員正在構築工事嗎?”

“看到了。”阿斯凱爾是從山坡的北側上來的,如果不是索科夫指點,他還沒有注意山坡的南側,也有大量的指戰員在挖掘工事,他不禁好奇地問:“中校同誌,難道你們打算在這裡建立防禦嗎?”

“沒錯,上尉同誌,正如您所看到的那樣,我們在此地修築防禦工事。”索科夫回答說:“我們雖然占領了敵人的這個陣地,可是我不知道部隊接下來應該往什麼地方轉移,因此便在這裡停了下來,一邊派人去尋找友軍,一邊完善和鞏固這裡的防禦工事,為抗擊敵人的進攻做準備。”

阿斯凱爾等索科夫說完後,忽然出人意料地說了一句:“索科夫中校,謝謝您!我代表步兵第292師全體指戰員,謝謝您和您的部下!”

“為什麼要感謝我們?”阿斯凱爾的話把索科夫搞糊塗了,他心裡暗想,我好像沒有和第292師打過交道,他們為什麼要謝我呢?帶著這個疑問,他好奇地問:“阿斯凱爾上尉,我們以前好像從來不曾有過什麼交集,有什麼值得您感謝的地方?”

“中校同誌,”阿斯凱爾見索科夫一臉茫然的樣子,猜到他肯定不了解以前在這裡發生過的戰鬥,便如實地說:“不瞞您說,我們集團軍的一個師,前幾天曾經對這個高地發起過攻擊,然而經過一番激戰後,擔任進攻的步兵師沒有取得任何戰果,隻活下來十幾名戰士。”

阿斯凱爾的話讓索科夫感到吃驚,他沒想到自己的分析,居然與真實的情況相去不遠。沒等他說話,就聽阿斯凱爾繼續說道:“按照上級的命令,如果還要繼續為城裡的守軍解圍,那麼到明天,我們師就將對這個高地展開進攻。而你們成功地奪取了這個高地,使我們師的大多數指戰員,都擺脫了犧牲的命運。難道我們還不應該感謝您嗎?”

索科夫嗬嗬地乾笑了兩聲後,問道:“上尉同誌,我想問問,你們師如今有多少人?”他問這句話的目地很簡單,假如即將接防的第292師人數有限,那麼上級完全有可能讓自己的部隊留下協防。

好在阿斯凱爾的話,讓索科夫的心重新放回了肚子裡:“中校同誌,我們全師有八千多人,還配備有反坦克炮連和迫擊炮連,足以擋住德軍任何規模的進攻。”

索科夫的心裡明白,雖說蘇軍的進攻水平令人堪憂,但如果說到打防禦戰,通常卻表現得可圈可點。如果把這個陣地移交給第292師,沒準他們真的能擋住德軍的進攻。想到友軍還有三個小時才能趕到這裡,索科夫的心裡不免焦急萬分,他擔心一旦在友軍來接防前,德軍就發起進攻,到時陣地上的部隊想撤就撤不了了。

不過他並沒有將這種焦急擺在臉上,而是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問道:“上尉,上級隻派你們一個師來防禦這裡嗎?”

“對不起,中校同誌。”對索科夫提出的這個問題,阿斯凱爾禮貌地回答說:“以我的級彆,是無法了解更多的情況。至於是否還有彆的部隊來協防,您可以等見到我們師長以後,親口向他證實。”

“還有一個問題,”索科夫想到遲遲沒有回來的薩莫伊洛夫,忍不住問道:“我派了一名少尉和幾名戰士,向北去尋找你們的部隊。但到目前為止,他們卻還沒有回來,不知您是否見過他們?”

“沒有。”阿斯凱爾回答得很乾脆:“我是接到了團長的電話,才帶著人趕到這裡來與你們進行聯絡的。至於您所說的那幾個人,我不知道他們在什麼地方。”

“旅長同誌,”站在一旁的彆雷擔心索科夫問起來沒完,連忙打斷了他,說道:“看樣子,阿斯凱爾上尉知道的東西並不多,你就不要為難他了。”說著,他抬手朝山坡兩側忙碌的指戰員一指,問道,“既然我們很快要向友軍移交防務,那麼還需要繼續修築防禦工事嗎?”

“這是肯定的,彆雷上校。”索科夫趕緊說道:“南麵的地勢本來就不利於防守,假如我們不趁著敵人沒有出現前,就修築好防禦工事,一旦敵人展開進攻,沒等我們回過神,他們的坦克就會衝到我們的麵前,然後把我們從山坡上趕下去,趕到河邊消滅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