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座房是陳景銘要蓋的,要不然就是壘個院牆了事。
現在兩間做了倉庫放糧食。
還有兩間,其實是下人房,做了雜物房。
兩間陪房前隔成兩個小院子,看著還挺好。
陳景銘他哥住東廂房,陳景銘還小,住在堂屋西邊臥室,等過兩年在搬到西廂房住。
臥室挺大,隔了一個小書房出來,屋裡放了書桌,書架房間挺寬敞讀書。
房子蓋好後街坊鄰居,都來看,紛紛誇讚蓋的好,不浪費地方。
以前蓋房子都是蓋三間,剩下的隻能閒著,現在好了以後也蓋陪房。
王氏笑得合不攏嘴,“是我家景銘想出來,彆看他小鬼點子多著那”。
今年八月中秋過的舒心,大兒子也在家,一家子吃團圓飯。
陳景銘私塾王夫子也給放了兩天假,陳景銘借機讓大姐跟陳瑤做月餅。
陳曉芸是真寵弟弟,跟秋桂兩人按照陳景銘要求做出好幾種月餅。
有五仁月餡,豆沙餡,鹹鴨蛋黃,乾果餡的。
陳景銘給王夫子送了三斤,又給白草堂古大夫送了些,他娘懷孕及以後生產,他還想請人家過來看著呢!
其他家裡族親和族長,堂爺爺些人都是他爹的事了。
陳景銘拿著一兜月餅請小夥伴吃,陳虎,陳永平,柱子幾個,每人一塊,幾人吃著甜甜的月餅,一起吃瓜。(此瓜非彼瓜)
陳小田跑了過來,“小石頭你怎麼能忘了我呢,快分我一塊,我在你家院牆外聞了一天香味”。
陳景銘………
實錘了,真吃貨!
陳小田和柱子約他們三個去山裡收秋。
“明天放學後去吧,我們要讀書,曠課是會挨罰的”。
“行吧”。
柱子跟陳小田羨慕他們能讀書,陳景銘安慰他們,“現在家裡都好過多了,說不定明年你們也能讀書了”。
兩人點頭,現在的確好多了。
*家裡一切走上正軌,陳景銘養蠶方法也教會了一些本家叔伯,就看明年春天出蠶了。
陳貴山更忙了,每天忙著冬種,荒地剩下的瓜,家裡的蠶,媳婦有孕也得顧著。
陳繼銘不得不買了兩個下人,一男一女。
男的十七歲,叫韓夢舟,小少年長得高大就是太瘦了,皮包著骨頭。
乾活舍得力氣,就是吃的有點多,不過陳家現在養的起。
一個是個寡婦叫秋桂,靜安府人士,會織布,麻布絲綢都會織。
不難看出陳繼銘買她就是看中她織布手藝。
秋桂因為是個寡婦,整天低著頭,心情不好。
後來才知道她有一個兒子被拐了,找了幾年找不到,沒想到剛回去婆家把她賣了。
種了秋糧地裡農活就沒了,陳貴山家裡開始招人做工。
找來泥瓦工開始翻蓋老房子,還是給他家蓋房子那些人。
老房子還是四合院布局,這些人已經做的熟練,速度也快了一些。
陳繼銘讓秋桂教人織布,秋桂知道自己要織布時就提出要織布機,而且自己去木匠坊挑的。
然後煮蠶繭,挑絲,懸絲,漂絲等手藝讓陳曉芸大開眼界。
要不是王氏有孕,也要學織絲綢了。
陳繼銘拜托王氏找了會做被子的年輕婦女,沒出嫁針線活好的也可以。
做錦緞棉被棉衣,手上皮膚必須細膩,手上有老繭的不行,那會刮花麵料。
所以陳景銘放學後,找時間做了護手膏,分給過來做針線的人。
嬸子大娘姐姐們一看,來繼銘家做針線還有這好事,一個個喜笑顏開,好聽話不重樣的誇出來。
至於技術被人學去的事,一家人商量過了,以後他家賣蠶絲被掙錢,養蠶的人知道了難保不會嫉妒。
技術交給族裡人以後,他家會收柞蠶繭,賣不賣他家蠶繭憑個人意願。
要是有人自己做了,可以自己賣,也可以賣給他家。
也算給陳家村裡再多一條致富路子。
族長和幾個族老知道了,無不感慨陳氏走了時運,出了陳繼銘這個能人。
真正出主意的陳景銘,但是一個六歲孩子,誰會想到他。
沒多久,縣城裡北街上開了一家茗裳紡成衣店,店裡有做好的外衣,裙子,繡花鞋子成品衣褲。
更有女子錦緞繡花成衣,男子綢緞外衫,靴子腰帶這些都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竟然有厚被子。
被子蓬鬆保暖,不是柳絮蘆絮,有見識過的人看了直叫了不得,那是蠶絲做的暖被。
還有蠶絲做的暖衣,穿上以後比毛皮還暖和,就是有點貴。
鮑掌櫃,“蠶絲暖衣保暖抗寒,而且,可穿多年”。
有人詢問掌櫃的,“你家做不做麻布暖衣”?
“做呀,不過要先量尺寸看你用多少蠶絲,算出價格交了定金才給做”。
“就不能做好在交錢”?
鮑掌櫃的搖頭,“你也知道蠶絲金貴,做好了你嫌貴我們不賠了嗎”!
來問的人,“你們也太小心,如今有了厚冬衣怎能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