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趙駿的全院大會(二)(1 / 2)

等肖戰民介紹完自己家人後,站在一旁的趙駿接著說道“好了,大家現在也都算認識肖師傅了。”

“今天呢,因為開全院大會,時間有限,就不再繼續多說了。大家要是有什麼問題,回頭你們自己找肖師傅問吧!”

說完後,趙駿給肖師傅一個手勢,請他退回去。肖戰民看到趙駿的手勢後,沒有猶豫,立即就回到了自己家人的身旁。

看到肖師傅回去後,趙駿繼續開口說道“既然第一件事已經說完了,那麼咱們就開始數第二件事吧!”

說著趙乾事就從兜裡掏出了一個小本子,然後開口對著眾人說道“各位鄰居,我第二件事說道是關於街道辦給大家都建議!”

“這個建議是什麼呢!我現在給大家念一下,關於城鎮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

聽到趙俊所念的文件,陳風腦子裡一下子像炸了似的。

這也不怪陳風如此,他也沒有想到,這個以後幾乎關於一代人的政策——上山下鄉,現在就開始實行了。

陳風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如紙,仿佛被一道晴天霹靂擊中。他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盯著趙俊手中的文件,心中湧起一股無法言喻的震驚和恐懼。

“怎麼會這樣?這麼快就要實施了嗎?”陳風在腦海裡暗自想到,身體也不由自主的帶著一絲顫抖。

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那些曾經在電影、電視劇裡看到過的場景:知青們離開城市,前往農村。

他們經曆著艱苦的生活條件、繁重的勞動以及與當地農民之間的文化差異和衝突。

這些畫麵讓他感到無比沉重,仿佛能夠感受到當時知青們內心的掙紮和痛苦。

“知青……”陳風輕聲呢喃著這個詞,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這個詞彙代表著一段特殊的曆史時期,承載著無數人的青春記憶。

它既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也是一個社會現象的縮影。

雖然陳風沒有親身經曆過那個年代,但通過各種文藝作品,他對知青運動有一定了解。

他知道,這場持續了十多年的運動改變了整整一代年輕人的命運,給他們帶來了無儘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

而如今,自己竟然要親自見證這段曆史,雖然自己不會成為其中的一員,但是這還是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緊張和不安。

陳風的手不自覺地握緊,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卻渾然不覺疼痛。他的目光凝視著遠方,似乎在努力尋找答案。

許久,陳風意識到,自己可能太過於緊張了,房子這裡麵又沒有自己的事,自己在一旁看熱鬨不就行了嗎?

不過現在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金銘怎麼辦?

這讓陳風有些頭疼,畢竟金銘現在剛初中畢業,就算是去上了高中,那也是剛好趕上老三屆,等到了那個時候,不管是金銘的年紀還是學曆都符合去當知青的條件。

而且更重要的是,金銘的出身成分也不算太好,如果真的被分配到邊疆或者農村去當知青,以他現在連火都不會燒的樣子,去當知青那還不完蛋了?

其實這事也怨陳風,是陳風把後世的習慣給帶到了這個時代。

在後世,陳風覺得像金銘這麼大的孩子,就應該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好好學習。

因為在後世,隻有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能力,以後長大出來社會金銘自己也能學會。

所以陳風下意識地就認為,金銘隻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其他的事情都不需要操心。

然而,他卻沒有意識到,現在這個時代的孩子,雖然也不能幫家裡承擔太多的責任,但是他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為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金玲看到陳風為了培養自己弟弟,居然沒有讓他幫家裡的一點忙,心中也是十分的感動。

她覺得陳風真的很用心良苦,為了金銘能夠有更好的未來,居然不讓金銘幫忙乾一點的活。

金玲不止一次的和金銘說過,要記得陳風的好,要好好學習,然後報答陳風。

所以每次當金銘想要幫忙的時候,金玲總是會攔住他,並告訴他不要浪費時間,應該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

這樣一來,金銘就很少有機會去做家務或者幫忙店裡的事情,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學習中。

不管陳風在件。

他的聲音清晰而堅定,每一個字都被他讀得格外認真仔細。雖然這份文件很長,但他沒有絲毫的不耐煩或疏忽。

隨著趙駿的誦讀聲,陳風也逐漸意識到自己對上山下鄉的時間認知存在一些偏差。

他原以為這個運動始於1968年至1979年期間,但直到今天聽了趙俊的誦讀,他才明白,其實上山下鄉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