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帝陵(1 / 2)

唐記傳承至今已有百年有餘,暗衛把坊市翻了個底朝天,查出來一處地牢,一摞屍骨,半箱火藥,其餘再無其他。

剛巧最近宋莘莘常往乾正宮跑,聽到幾回暗衛的回話,正喝著茶突然想起件事兒,略顯突兀說出兩個字:

“河裡。”

不出意料,就在宋莘莘當如上船的河床深處,有一處相比其他地方更顯緊實的淤泥,暗衛趁夜挖了兩個時辰,終於找到了唐記鏢門深藏的秘密。

前朝,燕。

國都同樣在京城,國姓就是燕,卻有一脈旁支,姓氏唐。

暗衛挖到的隻是一處地窟塌陷的一角,再向深處探,機關毒物無數,令明帝即刻下令圍河。

半月之期,燕王朝皇室的地宮陵寢徹底暴露在天日下,河道中隻不過是其中一處入口,深數十裡,有金塑神獸鎮守。

查到這個地步,相關人對唐記鏢門再無不知,甚至不久之前還在為唐記憤憤不平的幾家盟友,在同時宣布脫離,不敢再扯上一星半點的關係。

令明帝本身想讓太子去處理這次唐記的事兒,一封口諭傳去,才知道自個兒親兒子已經病了半個月,零星愧疚和恨鐵不成鋼同時侵襲,讓令明帝親自站在太子病榻旁邊陰陽怪氣罵了半個時辰,每一個字帶重樣的。

而另一邊,正舒適懶散躺在長寧苑涼亭裡吹著晚風嗑瓜子的宋莘莘,突然一個噴嚏。

當夜亥時三刻,被迫再次換上一襲男裝,宋莘莘翻了個巨大的白眼,提一盞昏黃宮燈,遊魂一般打著哈欠晃悠出宮門,見到了等候在宮門外的明猙。

這次出宮給令明帝辦事兒,宋莘莘據理力爭,引經據典,嬌嬌小小一張柔嫩的臉掛著冷色,硬是給自己討了些好處。

比如宮外最繁華地段的一座庭院。

價值幾許暫且不提,宋莘莘當時隻說還讓她住客棧就不出這個宮門了,誰愛去誰去。

出宮門上馬向西,明猙打馬走街,宋莘莘就閉著眼坐在他身前,兩個人擠著同一匹馬背,為了擋住早秋漸涼的晚風,明猙還將自己身後的長披拉在身前,幾乎裹住宋莘莘整個人進去,隻露一雙迷迷糊糊的眼。

並不算很大的院子,門頭掛‘宋’字匾額,旁人不知,這樣的匾額和字樣,正是令明帝的私人印鑒模樣。

“認個路就好。”宋莘莘從明猙的披風裡麵探出頭來隻看了一眼莊重大門,活動兩下酸疼的脖頸,哈欠幾乎停不下來:“走吧,看看墳。”

燕王朝的帝陵,隻有宋莘莘敢稱作墳,聽起來讓人以為就是個小土堆。

實則帝王陵寢破開表層的遮擋後,稱得上宏偉華麗,金玉石柱做梁,丈高石門,從外就能窺出內間幾分奢靡。

他們從家到帝陵算不上遠,並沒有騎馬,直接走過來,一路上宋莘莘原本已經醒了困倦,笑盈盈調戲著冷臉侍衛溜達過來,卻在剛走近帝陵,被個仿版明猙阻攔了腳步,看到那個人同樣遮著臉,一雙眼冷颼颼,一瞬間心情變差。

他好像也是暗衛,和分散在附近的暗衛們穿著一樣的衣裳,隻是多個麵罩,聲音也是毫無感情:“重地,生人勿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