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沛東騎著自行車走出新華街,直奔東四人民市場而去。
這處市場靠近錢糧胡同以及隆福寺街,五十年代由隆福寺改造而成,從那時起就把原來的廟會更名為了人民市場。
七十年代那會兒,人民市場更是將所屬範圍內的三大士殿、毗盧殿、大法堂等建築物連同金剛殿、後樓閣全部拆除,改造成了地下兩層、地上四層的營業區及辦公樓。
經錢糧胡同出來,沿隆福寺街東口往西,一直走就到了東四人民市場正門。
市場內有四個闊大的售貨棚,總共有著一萬多平方米的區域,售賣物品林林總總,大到各類電器家具,小到煙酒糖茶,都能在這裡買到。
時間往後推,到了88年,這裡在原址上建起了隆福大廈,營業麵積二十幾萬平方,同年代在整個四九城都為數不多。
可到了93年8月份的一個晚上,一場火災給燒了個精光,同時也燒沒了這裡的人氣兒,往後就再也沒那麼風光了。
如今的市場早九點至晚八點開市,即便不是周末,這裡的人氣也異常火爆,剛走出隆福寺街,就能明顯感覺到路上的人影多了起來。
行人太多,楊沛東索性推著自行車,找到一處停滿自行車的地界兒,把自己的車子也鎖在了那裡,溜達著向前走去。
“同誌,勞您駕,打聽個事兒唄。”
他沒去人民市場裡麵,而是在門口踅摸了會兒,借著買雪糕之際,掏出煙卷兒遞給了賣冰棍的中年男子,笑著搭訕。
“客氣,您說。”
“朋友介紹我來找一人,韓半截子您認識麼?”
“……”
賣冰棍的男子聽完眼裡多了抹警惕之色,皺眉打量著楊沛東問道:“咋的,找韓半截子有事兒啊?”
“您猜的真準,我吧,想淘換點電器票兒,本來去了灶王廟,是那邊的人叫我過來的。”
“那啥,去市場後門轉轉吧,興許能碰上。”
“得嘞,謝了哈!”
楊沛東開口稱謝,一邊吃著雪糕,一邊朝人民市場後門不緊不慢的走去。
望著朝市場正門湧去的人群,他不由得有些眼熱。
心裡想著,如果能擱市場裡邊兒賣五香花生,那一天的銷量可就海了去了。
不過市場裡的攤位櫃台一般人可租不到,對於手續、資質方麵,要求很嚴格。
“或許,可以去找下街道的齊大姐,看看她在這方麵能不能幫上忙……
反正如果買賣要繼續擴大下去,也最好是能掛靠在街道這邊,省的雇人的時候惹人眼紅舉報,容易出事兒。”
楊沛東心裡暗自琢磨著,不多時便轉到了市場後門附近。
原先的廟門早已拆除乾淨了,現在換成了一圈圍起來的木柵欄,上麵掛著各種彩旗,寫著奮鬥語錄。
此時,有著不少人倚靠在木柵欄外麵兒,抽煙聊天,不時傳出說笑聲。
楊沛東來到這裡,又找人打聽了下,順利找到了韓半截子。
韓半截子約麼五十多歲,一條腿是瘸的,腋下拄著拐棍兒,滿臉胡子拉碴,帶著股草莽氣息,看到楊沛東走近,神色微微露出一抹警惕。
“有事麼?”
“彆誤會,就想淘換兩張電風扇票兒,朋友說你手裡有,這不就從灶王廟過來找你了。”
楊沛東低聲解釋道。
“兩張電風扇票?我這隻有一張,以票換票得加兩成,用錢的話可以便宜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