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1 / 2)

第一百三十八章

01.

顧白用了一下午時間,仔細審閱了銀河集團最新的財務報告,細細梳理每一筆收支明細。

夕陽的餘暉透過落地窗灑在他手中的文件上◤[]◤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給冷冰冰的數字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邊。

戒網癮學校……哦不,放尊重點,是銀河傳媒麾下的電競培訓機構。原本它的利潤相當高,但好景不長,這種模式太容易複製了,競爭對手蜂擁而至,數個地方都開設了相似的機構,它的利潤率也就直線下滑了。

顧白為此鬆了口氣。

對對對就是這樣,把他這個初創者趕緊擠垮。

可好景不長,一些機構相當不正規,孩子送到裡麵受到了不人道的對待。有人將此捅到了媒體那裡,這些醜惡的內幕讓社會一片嘩然。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顧白的銀河電競培訓機構了。公開透明的管理,專業的師資團隊……結果這一來二去的,銀河電競培訓機構又小火一把。

銀河電競培訓機構的負責人穀遠趁機開始打廣告、做宣傳。

他是非常擅長踩一捧一這樣的宣傳手法的。

一邊是汙名纏身的民間機構,另一邊是正規透明的銀河電競培訓機構,用腳投票都知道選哪裡。

而且這裡還一直被喜歡電競的孩子視為試煉聖地,前幾年還真培訓出幾個進入職業戰隊的選手——隻不過是二隊。所以小孩本身並不抗拒被送到這裡。

對此顧白真的是忍不住翻白眼。

對手稍微爭氣一點,他也不會落得今天這種賺錢的下場了!

結果對手非但沒起到競爭作用,反而免費幫他們打廣告。

這都是什麼事兒啊……

顧白歎著氣翻開下一頁報表,下一頁的數字就比較慘淡了,這是公司任何一個人看了都會麵色凝重的報表,但顧白看著看著卻要喜笑顏開了。

接下來是各部門提交的下月資金申請表。

作為一個擁有數家子公司的大集團,銀河集團有個不同於其他公司的規定:各項資金需求提前申請,可以提前獲得審批。

這個規定的優點是可以提高資金鏈鍛煉的奉獻,還能增加人力成本——因為這樣一來,每個部門都得配備專職的財務管理人員了。

顧白高高興興地給秦子亭發消息:“如果一切照常的話,下個月我可能就要完犢子了。”

秦子亭回複:“你每次都能轉危為安。”

顧白:“彆亂說!這次我真的會背債的!萬一下個月我背一屁股債甚至連房子也抵出去了,我該怎麼辦呀~”

秦子亭:“你可以來我這裡住,我會好好演戲幫你的。”

顧白:“好家夥,背一屁股債,所以要我用屁股還債嗎?”

秦子亭:“……你今天‘含屁股量’有點高。”

顧白:“哈哈哈哈對不起哈哈哈……”

02.

電影這邊,

每一次顧白開辟一個新賽道,都像一顆投進平靜水麵是石頭,激起層層漣漪,引發業內外的廣泛討論和爭議。

上一次引起轟動的當然是《洗牌》了。

《洗牌》在引起的震蕩是相當相當的大,一些人甚至認為,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個商業片,更像是顧白向整個電影圈的一次嘲弄。

《洗牌》的大賣,直接打破了“明星+大製作=票房保證”的定律,他的《洗牌》不僅僅是劇情中的洗牌,而是對文藝界的一次洗牌。

他告訴文藝界,他不做營銷,不請明星,不花那些錢,照樣能拍出觀眾喜歡的高票房電影。

《洗牌》對於很多想要逐夢的年輕導演,成為了一種象征。

他們終於看到,電影不再是資本的玩具,他們也有機會用自己的力量拍出一部大眾喜歡的電影,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再加上銀河傳媒一直采用的‘素人策略’,更是對電影業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當觀眾們發現,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角色,竟然都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所飾演的時候,他們對大牌明星的盲目崇拜開始動搖。

資本方也開始反思,明星天價片酬背後,是否真的能帶來相應的票房回報。畢竟,再多的粉絲,也難敵廣大路人觀眾的選擇。

每一次變革,都注定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敏感神經。

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這讓顧白隱隱約約成為眾矢之的。

他自己也發現了,以前和他來往多的人逐漸在減少和他的來往,甚至連群星傳媒和他的關係都冷淡了不少,幸虧還有宏達傳媒這個老朋友。

當蛋糕被重新分配,當舊秩序麵臨挑戰,那些手握資源和權力的既得利益者,自然會感到不安和恐慌。

這個時候,銀河傳媒卻開始一部一部地拍非遺文化紀錄片,還砸大價錢做非遺文化主題園,迅速贏得了□□門的青睞。

有人驚呼,說這招也太狠了,顧白竟然直接舍棄了眼前的經濟利益,抱上官方的大腿來保護自己,不愧是將整個電影圈的水攪渾了的人物。

但也有人冷眼旁觀,等著看顧白的笑話。

在他們看來,顧白不過是玩了一出聲東擊西的把戲,表麵上服務大局,實則包藏私心。這種兩麵討好的做法,能維持多久?等到利益輸送不到位,錢又沒搞到手,他還能剩下什麼?

有個自媒體對此進行了評論:

“顧總作為銀河集團的掌舵人,向來以果敢和遠見著稱。他總是能做出看似冒險、實則構思緊密的商業行為。然而近期,他在紀錄片和主題公園領域的大手筆投入,還是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目前能看到顧總非常看好這一領域,但是紀錄片還是非遺文化主題園,都不是一個能快速見效、短期盈利的領域。動輒幾十億的投入,動輒數年的回報期,這對於資本市場而言,無疑是一種挑戰。

現在他的行為太冒險了,我不知道銀河集團到底還能掏出多少資金來,但這樣的投入對於投資者來說

並不是好事。要知道,銀河集團現在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銀河集團了,這並不是個好的信號。”

這篇評論表麵上貌似中肯客觀,有個問題就是,它是從純商業角度來分析顧白的決策的。文章巧妙地回避了文化投資對於企業社會責任、長遠發展的積極意義,而是將焦點全部聚集在了短期利益和投資回報率上。

這其實就是一種精心設計的策略了,有時候,攻擊對手並不需要欺詐隱瞞,隻需要巧妙轉換視角,就可以達到目的了。

很明顯這背後大概率有競爭對手的影子,渲染銀河集團麵臨的經營危險,動搖投資者和大眾對銀河集團的信心。

很多人對文章的觀點很不滿,他們認為這篇文章完全是站在資本的立場,用功利的眼光來看待顧白的決策。顧白投身非遺紀錄片和主題公園,彰顯出一個企業應有的文化情懷和社會擔當。如果銀河集團真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把觀眾當作提款機,這才是大問題。

也有人被這篇文章給說動了,他們對顧白近期的決策感到不解,甚至是不滿。

“顧總真的是,他不懂觀眾喜歡看啥嗎?拍《洗牌》或者《南柯一夢》這樣的大片不好嗎?搞非遺文化可以,慢慢來啊,你彆整個直接投身進去啊……”

“我也覺得,這個東西量力而行吧,而且我真的對紀錄片沒興趣。”

“對……雖然紀錄片很有意義,我也明白顧總為什麼想做這個,但哎感覺有點……我真的擔心銀河集團倒閉。”

“不會啦,銀河集團體量那麼大不會倒閉的。”

“要我說,就該給顧總一個教訓,我們都不去看這個紀錄片,讓他狠狠地賠一筆錢,這樣他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對,顧總一路以來太順了,我覺得得給他個教訓,不然他以後肯定搞各種玄乎的事。”

“是的,我們集體不要買紀錄片的票,這是愛之深責之切,不能再縱容顧總了!”

“顧總每一次行動都這麼冒險,還不是我們這些粉絲給他擔著嗎?他這樣下去遲早會出問題的,我們得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