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如日耀目(2 / 2)

和嫡姐換親以後 明春鳶 11567 字 10個月前

崔玨如實道:“還未想好。”

他在京郊有兩處田莊,還有一個溫泉莊子,兩處田莊又一處風景更美,另一處場地更大,不知帶夫人去哪一處好。

紀明遙便提議:“我有一處陪嫁莊子還沒看過,二爺陪我去嗎?”

崔玨微怔,隨即便說:“自當與夫人同去。”

總歸是他想與夫人去京郊,既然夫人自己有想去之處,自是更好。

夫人還沒將產業接回,若是去他的莊子,隻怕還要麻煩大嫂更多,且夫人在莊內會有不便,反而不美。

紀明遙就離開書案,走到窗邊榻上一歪,打算起來。

“查看那處莊子一兩日便足夠,”她說,“但我不喜歡來回匆忙趕路,我們就多住一日:第一日去,第二、第三日查看各處,第四日回來,怎麼樣?回來還有兩三日功夫,若二爺還有敬重的尊長家裡想去拜見,你我還能同去。”

每天隻乾活倆小時,也算放假吧。

而這些與崔家交情深厚、往來密切的尊長,她也遲早都要拜會,不如先與崔玨同去相見。

崔玨思量,算上出發那日,共有三日

在京郊,想來在正事之外,也足夠他與夫人休閒遊玩,再教夫人騎馬,便應道:“如此很好。”

紀明遙更往榻裡一癱。

明天就出門乾活了,今天當然更要休息啊!

字不練了!

她喚:“青霜,把我沒看過的話本都搬來!”

婚前一月不能出門,新話本都是她成婚之前幾天明遠給買來的。這小子,很懂她的品味。

“是!”青霜忙答應一聲,往臥房過去拿書。

紀明遙又請崔玨給她再拿一個靠枕。

崔玨依言將靠枕給她,看見夫人把三四個靠枕都墊在身下,又左動右動好半日,終於找到了一個似乎很讓她舒服滿意的姿勢。

他想起,幼時家中學堂養了幾隻狸奴。

有時讀書習武之暇,他坐在廊下暫歇,總會看見狸奴翻滾、打架、親熱又在日光下躺倒。睡著的狸奴會在夢中驚醒翻身,醒著的狸奴也很會伸爪去拽垂下的枝葉自娛自樂。

窗台上寶瓶正養著盛開的鮮花,夫人方才的舉動,正如花陰之下的狸奴。

可夫人躺好後,又很像、很像——

崔玨按了按額角,才能想下去。

夫人她,真的很像每早翰林院前張婆婆推車上賣的麻花,還是那等,形狀不甚美觀的。

不過,那麻花香甜酥軟,不但才入翰林的庶吉士,連掌院學士都常買上幾個做早飯。

竟將夫人與麻花想在一起,崔玨更加不忍再看。

但夫人清晨以紀氏明點他的話尚在耳邊,他不想再與夫人不快,隻能移開視線。

張婆婆的麻花倒可以買些回來給夫人嘗嘗。

夫人已經挑出喜歡的話本開始看了。

崔玨走回長案邊,想繼續練字養性,卻又看見夫人隻練了一半的字也仍放著,連筆也隻搭在硯上。

他靜靜地看了有一刻,才用平和的態度問夫人:“字就不練了?”

“……不練了。”紀明遙正專注在話本裡,過了片刻才回答,“二爺自己寫吧。”

“這一句‘臣愚以為,如瑛言’還未寫完,才寫到‘以’字。”崔玨心平氣和地提醒。

“下次再繼續嘛。”紀明遙翻過一頁話本。

“夫人的筆還沒收。”崔玨仍未放棄。

便不提臨帖習字須對古人筆墨心懷敬意,隻這臨帖未完卻無故半途而廢,便是他人生十九年從未有過之事。

至少——夫人至少該把這句話寫完!

“筆沒收嗎。”紀明遙換一條腿

翹著,叫人,“春澗,把我的筆洗了收起來吧。

她眼神不離開書頁,又和崔玨說:“多謝二爺提醒我。

崔玨站在原地,閉了閉眼睛。

“二爺?堂屋有人回話,“大爺回來了,說現在就有空,請二爺過去。

崔玨隻能答應著:“知道了。說我就去。

他看身上衣袍無有臟汙墨點,便與夫人說:“我先去了。我的字不必收,回來還寫。

“嗯。紀明遙應了一聲,放下書。

她向崔玨伸手。

崔玨走過去,被她握住,又被她另一隻手帶得低下頭。

他心中出現很難言明的慌亂,似乎還有期待。但這屋內還有旁人——他聽見細碎的腳步聲,丫鬟們都出去了。

夫人的芙蓉麵越來越近,花香與墨香幾乎已拂在他鼻尖。

但在觸碰到之前,夫人改了方向,隻將吻印在了他另一側臉上。

這次,似乎比上午那次實了些許。

“二爺快去吧。紀明遙笑。

“……嗯。

崔玨放開了夫人的手,卻捧住她的臉,憐惜地摸了摸。

他心中那些無奈與焦躁已都似被微風吹散。

“我回來用飯。他說。

“我等著二爺!紀明遙應諾。

走到門邊,崔玨又回頭看了夫人一眼。

夫人已經換了一個姿態躺好,重新拿起話本了。

他不由笑了笑。

今日就這樣吧。

崔玨走出房門。

送走姑爺,青霜等忙都湊到姑娘身邊。

春澗也已經洗了筆回來,頭一個開口說:“我看剛才姑爺是不高興了。

“他應該是不高興了。紀明遙輕輕推走丫鬟們,笑問,“乾什麼呀都圍著我,擋我看書的光了!

丫鬟們互相看看,青霜問:“那我們去預備明日出門?

“去吧——紀明遙一頓,坐了起來,“就咱們這幾個人可出不去,我得去找嫂子說。

在安國公府時出門都是太太安排,隻在城內還簡單些,兩三輛車,二三十個人。若是出城,就算隻她一個人,加上車夫也有至少五十人跟隨。

但崔家的規矩必與安國府的不一樣。若她已經接回產業,自然會自己酌情安排,但現在還是嫂子管著家事,她就得聽嫂子的。

就算將來分家,隻要還同住一宅,她和崔玨要出城,也該提前與兄嫂打好招呼。

先叫人去通傳一聲

她要過去,又理了理身上衣服、抿好鬢角,多戴一根碧玉釵,等通傳的人回來說大奶奶有空閒,紀明遙才向正院過去。

孟安然也是頭一回安排國公府出身的弟妹出城,心裡不大拿得準主意,便先問:“不知弟妹在安國府上是怎麼樣?

“我人都在崔家了,就不論以前是怎麼樣了吧?紀明遙笑道,“我和二爺都聽嫂子的。

孟安然便與她說:“出城不比就在京裡,難免更小心。我自己去城外莊子上,多是帶三四個人隨身,六到十個婆子,再有二十個趕車的、圍隨的小廝男人,加上拉行李的車,約是六七輛。若同大爺一起出去,再帶上孩子們,人就多一倍。我就照這規矩給弟妹安排?

紀明遙一聽,這排場也就隻比她在安國公府時略減了兩三分,可見崔家在不該節省之處完全不會吝嗇。

她也並不覺得少十個八個人個跟著是受委屈了,便笑說:“那我自己挑幾個隨身的人,多帶幾個陪房,餘下請嫂子安排吧。隻怕要多兩輛車。麻煩嫂子了。

“行!孟安然笑道,“我現在就給你安排人車。

她拿來人口名冊,順便就和弟妹說:“等你和阿玨把產業接回去,家裡的下人也該分好。現不算莊子上的人和在老家的人,咱們在京裡共有四十七房人口,算上不成房的小廝丫頭——不算弟妹和我的陪房,共是二百八十八個,弟妹先和阿玨想想,是先隻分西院服侍的人,還是連廚房、門戶、出入等事一並分清?是要家裡原用的管家,還是自己另有要用的人?

紀明遙光聽著就不想乾了。

但擺爛的話她也隻在心裡想想,對嫂子仍是笑,答應著:“等我和二爺商議好了就來說。

孟安然一麵點著人,一麵和她說各人的脾氣秉性,又叫領頭的幾個來拜見。

那幾人來行禮磕頭時,紀明遙並沒立刻叫起。

她靜靜坐著,從左至右,將每個人都看了片刻。

直到看清每個人的衣著、儀表,見所有人都不曾多動一動,她才說:“明日我與二爺出門,就全交給你們伺候了。

屋內安靜得能聽見廊下樹枝搖動。

分明二奶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