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軌道(2 / 2)

王學新不是有意的, 那一刻,王學新隻是想到了漢斯用的巨炮,由於其炮管過重,它們也是用軌道協助轉動炮身調較方向。

此時八路軍用的這種“高精度火箭彈”,其實也可以把它看成一種炮。

隻不過這種炮用的炮彈是一架能自動飛行的小飛機……這飛機無法調較方向但卻可以在發射前調整飛行高度。

於是,王學新就沒多想,把軌道的思維用在了發射架上。

但很明顯,這種思維還是有缺陷的……

發射架一裝,就算有軌道但也無法移動,於是就成了一個固定的“炮台”。

這原本不會有什麼事,因為“高精度火箭彈”射程遠,不需要擔心鬼子火炮還擊。

問題是鬼子有飛機,而且飛機在某種程度來說依舊占據上風,尤其是在轟炸固定目標上……

確切的說不是在飛機方麵占上風,而是在雷達方麵占上風。

因為鬼子有雷達,旦凡八路軍戰機一出動,鬼子雷達就能偵測得到並提前做出準備派出戰機攔截。

八路軍沒雷達就頭疼了。

鬼子什麼時候來炸都不知道,固定的發射架又高又大,平時還可以偽裝,在發射完“火箭彈”後那就藏不住了。

八路軍要想防住,就得全時段的派出戰機巡邏,而鬼子隻要挑一個時間大規模出動就可以了。

這也是雷達的重要性,也可以說是“攻大於守”的戰略優勢,如果有雷達就可以在某種程度削弱這種優勢。

這種原型機真到量產階段反而就沒多大的難度了。

因為原型機使用的火箭發動機原本八路軍就會生產,它實際上就是規格不一樣的火箭炮,裡頭填充發射藥做燃料而已。

其它的部件……包括控製係統在內都不複雜。

這主要是得益於漢斯的設計,他們對v1導彈的定位也是“廉價的”、“能短時間批量生產的”裝備。

比如對原型機的控製,直接省略了機翼的方向操作,全由尾翼控製方向和高度,而且有許多木製部件。

由此帶來的好處就是……八路軍生產起來同樣不困難。

就像鷹醬飛行員說的,就像是一個飛機模型。

如果說有哪個部件是八路軍無法生產的,那就是陀螺儀……這玩意得向鷹醬多要一些,否則有一天被鷹醬卡了脖子用來換v1的技術,那就不太妙了。

7017k</dd>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