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王學新目光注視著生產線某個部件時,係統就會給出部件的名稱、作用,甚至是使用壽命、備用零件數量,能否仿製等等。
這其中尤其有用的後幾項數據。
因為根據這些數據,王學新馬上就能判斷出衝壓係統隻有三個多月的壽命卻沒有備用零件,另外還有彈殼引伸及底火組裝的關鍵部件都存在類似的情況。
王學新心下了然,這就是楚雲飛挖的坑。
但這些坑卻坑不了王學新,因為係統顯示可以仿製,到時候王學新隻需要將這些部件的圖紙交給五金就差不多了。
甚至……
王學新還發現隻需更換掉幾個老化的部件,就可以使生產線重新回到日產兩萬發子彈的狀態。
要是能再把衝壓係統由單衝頭改為多衝頭……就解決了彈殼生產速度不快的瓶頸問題,產量還得翻番。
這邊順利進行,另一邊總部那邊又出狀況了。
這天,在王學新等人在龍鳳坪忙著折騰子彈生產線時,一名通訊員策馬趕到王學新麵前,他下馬後就將韁繩遞到王學新手裡,說:“王連長,團長命令你馬上去總部一趟,有急事!”
王學新應了聲,翻身跨上馬匹就朝總部趕。
王學新還以為總部是急著了解子彈生產線狀況,這其中尤其是張萬和迫切想知道。
張萬和不能來不僅是因為兵工廠忙。
就算兵工廠再忙,子彈生產線這種大事,張萬和也應該抽出時間來看一看。
問題是張萬和以前在太原兵工廠乾過,那個劉樹才跟張萬和還是同一車間的熟人。
張萬和要是往龍鳳坪一湊被認了出來,那李雲龍的輕敵偷師大計可就不管用了。
所以張萬和在總部那是心急火燎的,幾乎每天都要打電話把進展問得一清二楚。
然而,當王學新趕到總部時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王學新同誌!”首長一見到王學新就下令道:“馬上再組織一批工人學習舊法火藥柱技術!”
這話雖是沒頭沒尾的,但王學新卻是聽明白了,他興奮的反問:“頑軍也要買技術了?”
隻有一種可能才需要學習舊法火藥柱技術,那就是用來坑頑軍。
首長微笑著點點頭,說:“他們向參謀長提要求嘍,說是要交換技術,用裝備換也行!但是,現在有個為難的問題,咱們還需要什麼技術或裝備?”
這的確是個讓人為難的問題。
原因是八路軍工業基礎薄弱,很多技術甚至設備要來都沒用,子彈生產線是個例外,它一直是八路軍的瓶頸。
其它的東西,比如要生產火炮的技術?
到時炮管用鋼怎麼解決?
產量如何保證?
炮彈生產是否能解決,等等。
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技術會引出一大堆的技術難題。
所以,這些高大上的技術有跟沒有沒啥區彆,還不如用火車車軸生產鬼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