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新趕忙起身敬禮。
他明白參謀長說的“奠定基礎”是啥意思。
正如之前所說,有了糧食尤其是在這困難時期有了糧食就有了決定權。
比如把這六百萬斤糧食往各地一擺,規定隻能用邊區幣來換糧,那老鄉們就隻能想著法兒賺邊區幣了。
時間一久,就達到了用邊區幣驅逐法幣的目的。
李雲龍聽著有點懵,他不清楚糧食跟邊區幣的發行之間有啥聯係,不過他還是在掌聲中起身朝周圍一邊拱手一邊嘿嘿笑著說:“客氣客氣!”
接著首長話鋒一轉,就一臉嚴肅的說道:
“同誌們,我軍雖然在這次戰鬥中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但是,同時也在戰鬥中暴露出許多問題。”
“最嚴重的就是我軍慣於一夥上前,以密集隊形衝鋒的打法。”
“這麼打目標太大嘛,被敵人的大炮和機關槍射擊,幾發炮彈、幾梭子彈下來就打倒一大片,損失太大嘍!”
“所以,我們是考慮一下戰術的時候了,我認為,我們要以一種分散的隊形去戰鬥,儘可能減少我軍戰場上的傷亡和損失!這樣才能越打越好嘛!”
乾部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首長說的其實是這時八路軍的通病。
八路軍由於擴軍速度快且兵源絕大多數是沒有軍事訓練的工人和農民,打仗很多時候都是一窩蜂的上,就像打群架似的。
在這方麵王學新感觸頗深。
他身為一名軍人,從剛來到這世界就注意到八路軍戰術及素質方麵的問題。
他有時都覺得有些奇怪,都說戰場是最好的學校和練兵場,比如抗美援朝時許多新兵在戰場打了幾仗後就成了老兵,接著就打得有模有樣的,為什麼八路軍打了幾場仗後卻依舊是老樣子。
稍加思考,王學新就明白了。
抗美援朝時期是戰術相對比較成熟的時期,新兵進入部隊跟著老兵作戰學到的都是標準的且被證明在戰場上是有用的東西,於是成長十分迅速。
但是八路軍……他們的戰術還處於不成熟的初級階段,老兵說的也不一定對,甚至有些都是自相矛盾,於是新兵也亂學一氣打了幾場仗後依舊是亂打。
所以,王學新認為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戰術指導,然後朝正確的方向練才有用。
那能不能將現代的戰術用於八路軍呢?
王學新很快就發現這似乎不合時宜。
比如近現代注重步炮協同,步兵更多的是擔任“炮兵觀察員”的角色,也就是充當炮兵的眼睛和耳朵,他們通過無線電將目標的方位報告給炮兵用火炮將目標消滅,並遵循能用炮兵就不用步兵衝鋒的作戰原則。
但這在八路軍身上顯然行不通的,先不說沒有那麼先進的通訊設備,就算有,也沒有那麼多炮兵可協同。
再比如現代使用散兵隊形衝鋒……這同樣也不適合八路軍。
散兵隊形推進之所以能行是因為裝備了突擊步槍單位麵積有足夠的火力對敵人防線構成衝擊。
八路軍如果用散兵隊形,其薄弱的火力會形成一種弱勢添油戰術,也就是不足以對敵人構成威脅卻一隊隊的添上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