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好奇:“沒有簽約音樂公司,錄了沒毛用啊,你還能自己搞後期製作,自己發唱片,自己搞宣傳?”
一個人就能把填詞作曲編曲包圓的歌手他不是沒有聽說過。
但一個人就能自己發唱片的,完全不可能。
銷售渠道,宣傳渠道你都摸不著北。
就像是演員可以自導自演,但他肯定不能又是剪片,又是配樂,又是一個人找院線談發行,找公司宣傳。
“為什麼不行呢?”秦川啃著腰子說道。
“因為你沒有三頭六臂。”
“博哥,你有一個誤區,發歌一定要簽約唱片公司?沒有唱片公司真的發不了歌嗎?”
“能啊。”黃博斬釘截鐵:“你隨便找家錄音棚,錄完歌當天就可以上傳音樂網站。”
秦川笑道:“沒錯,我就是這麼想的。”
黃博著急:“可是這樣賺不了錢啊。”
九十年代後期,MP3的誕生給了音樂專輯毀滅一擊,大量的盜版橫行。
千禧年開始,互聯網野蠻生長,市麵上上百家音樂網站,沒有人知道版權是什麼。
普通人想聽歌,隨便在網上一搜,不但能播放,還能下載到本地,放到隨身聽裡,車載U盤文件夾裡,一邊開車一邊動次打次。
什麼,要花錢買正版?
狗頭給你打爆行不行?
這幾年,玩音樂的人都哭了,網民倒是開心了,他們飯都快吃不起了。
現在秦川說把歌發網上,說個難聽點的比喻,就是肉包子打狗。
“哥,格局,格局打開。”秦川啃完腰子,又吃韭菜:“當務之急是把人氣打出去。”
“等人氣和粉絲積累到一定數量後再變現,到時候接廣告也好,找新東家也罷,都有談判的資本。”
盜版橫行,這是大勢所趨,誰都改變不了。
音樂人想要生存下去,就要適應。
免費發歌,積累粉絲,流量變現,這是後世很常見的一種打法。
網紅都是這麼乾的。
有了流量後直播帶貨,割韭菜,賺商家的錢,兩頭宰。
秦川倒是沒想過割粉絲韭菜,他隻想有了人氣後賺點商家的錢,知名度高了在這個圈子裡混也方便。
黃博儘量消化秦川的話裡意思,想了一會道:“賺不賺錢的咱們先不談,你就這麼一哆嗦把歌免費發出去,熱度能保持多久?”
“三個月還是半年?”
“半年之後熱度沒了,你拿什麼頂上?第二首歌還能有這個質量嗎?如果沒有,誰還認識你?”
互聯網記憶有限,沒有人會因為一首歌記住歌手一輩子。
曇花一現的歌手太多了。
第二首歌不火,第三首不火,基本就泯然眾人了。
秦川滿不在乎:“這誰知道啊,也許我半夜上廁所功夫,靈感爆發就寫出一首不比鼓樓差的歌呢。”
一首歌維持不了人氣,那就兩首,三首。
一年整一首,他秦某人怎麼也得有幾百萬粉絲了。
這麼龐大的粉絲基礎,拍戲也好,唱歌也好,都是他的助力。
勸說不了,黃博歎氣:“你就任性吧。”
哪怕現在的音樂市場不如以前,但憑著鼓樓這首歌,秦川隨便找個音樂公司包裝一下,發專輯賺一兩百萬還是沒問題的。
撈一把,下半輩子吃喝不愁。
“下周你來學校找我,我帶你去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