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親、提點
認祖歸宗儀式之後,便是大家排排站地相互認親。
兄妹四個當中,雖說身為大爺爺的沈淳安不肯再婚,寧可孤身到老,但沈二爺爺膝下卻足足有七名江字輩的子女。
這七名子女,四男三女,又各自生兒育女,雖說後期趕上了計劃生育,卻是基本上每家都有三個孩子。
而三姑婆和四姑婆也各生了三個孩子。其中吳家大哥的妻子鐘大嫂是嫁到鐘家的四姑婆所生的幺女,今年三十五歲。
最後算下來,沈丙清這一“應”字輩,堂兄弟五個,堂姐妹三個。還有三個表兄弟和三個表姐妹,一共十四人。
因為沈淳安結婚很晚,二爺爺卻結婚很早,雖然二爺爺比大爺爺還小四歲,二爺爺的長子卻比沈丙清還大一歲,所以在沈家這邊的家族裡,沈丙清上頭還有一個堂哥沈應武,隻能排第二。
而沈培國這一輩,則是“陽”字輩,二爺爺一脈共有九個孫子三個孫女,算起來堂兄弟一共十一個,堂姐妹四個。再加兩位姑婆那邊的四個表兄弟和五個表姐妹,一共二十四口人,端的上是枝繁葉茂。
至於林悅的侄子輩,是“明”字輩。堂的表的,現在加起來也已經有八個了,最大的是二爺爺的長子長孫所生的玄孫,今年十三歲,名叫沈明鄧。
以上這些都還隻是單論一方排序的,便已是濟濟一堂一堆人,何況還要算上各自妻室,數量就更多了。記憶稍微不好一點,麵對一張張彼此之間都隱約有點相似的笑臉,便真的是很難記清楚誰是誰。
好在人數雖多,但林悅一家先前早已從鐘大嫂處得知了大概情況,也早已準備好了見麵禮。因為林家經營玉石,又在顛省買了個礦,考慮到初次見麵,這禮可不能輕了,此次便主要以玉作為見麵禮。
二爺爺這一輩最為年長,送的自然最為貴重,人人都是一枚沈培國親自雕刻的上好羊脂玉。
沈丙清這一輩也是一級白玉。
沈培國輩的年輕人,考慮到年輕人可能更喜歡翡翠,便讓大家自己選是喜歡翡翠還是白玉。
至於最小一輩,則是玉石平安扣加金鐲子。
此外,還有其他一堆煙酒糖點等較為尋常些的禮物,林林總總的,其價值至少已是百萬以上,縱然沈家做生意多年自認家境也算不錯了,仍不禁暗中咋舌沈丙清出手的大方。
見兒子這麼大手筆,兒媳婦卻始終隻是含著笑幫忙遞禮物,臉上毫無心疼之色,沈淳安滿意的同時,也知道兒子家的身家恐怕不是自己能預測的。
但饒是如此,次日早飯後,他還是找兒子單獨談了一次,讓他以後切莫再如此大手筆。
一來,他送的禮太重,人家也不好還禮。
二來沈家枝大葉大,後代子孫的品行也難免良莠不齊。莫說有人可能會貪心不足,就此惦記上了,便是如今滿心感激的,將來也保不準不會習以為常,甚至想要更多一些。
所以,以後家族親戚之間往來,還是要注意分寸,
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親戚多,有時候其實也代表麻煩更多。當然,若是真的需要幫助,或者覺得能扶得起來的,還是能幫襯就幫襯一把。
沈丙清也五六十歲了,又從商多年,這些道理自然明白,感謝父親教誨後,便寬慰父親這些他都想到了,以後做事情也會有原則,並拿妻子娘家來舉例。
像是大姐朱翠華一家人品惡劣,便是早已不再往來了。
大姨子朱翠仙能乾勤勞腦子也活,她又不願單乾,就委以重任。
小姨子朱翠竹更願意呆在農村的家裡,安心地相夫教子,小妹夫也沒有太大的野心,就扶持他們在家鄉辦竹筒加工和養殖,如今日子也紅火的很。
唯一一個小舅子朱嶂青耳根子軟,能力也不夠,就不給他太重的責任,隻做些不太要緊的工作,讓他能無後顧之憂,悠閒度日即可。
見他這些人情世故居然都處理地條條是道,而且也安排地十分合理,老人有些驚訝的同時,很是欣慰地
誇了一通自己的兒子。